国学才子王扉破解老子的密码:《德道经》才对!

标签:
老子密码读书道德经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资深媒体人、国学才子王扉,在5月20日的腾讯《读书访谈》节目中,详细阐释了他最新的作品《破玄:老子的密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之思想旨蕴,点破了千古奇书《道德经》的深奥密码。原来,所谓《道德经》,实是《德道经》,由此观之,《道德经》就迎刃而解了……
精彩访谈言论:
主持人:这本书叫《破玄:老子的密码》,为什么想要去写这样一本书?
王扉:因为在这个年代社会转型变化太快,每个人可能身心都已经变得非常焦虑,只有读国学、读老子这些东西能够让你的身心变得安宁。而且老子最大的一点是,他讲究的是让你变得像水一样自由,他一直想“上善若水”,用一颗谦卑的心面对世界的万事万物。
主持人:其实老子他对我们当下的意义非常多,我觉得不仅是你刚才说到的教我们如何谦卑地做人和生活,还对很多方面都非常有意义。比如说对 职场 ,我知道你是清华EMBA的学员,对职场,老子思想应该也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王扉:我在这本书里面写了一个“新领导力和老子的三宝”。老子在他的书里面有一章讲到“我有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其实慈就是一个人要有一颗慈悲的心,慈爱,对一切慈悲、感恩,你只有有这样一颗心,才能够把心胸放得比较宽,才能够做一些事。二是俭,有的解作勤俭,有的解作节俭,其实都能说得通。
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前几天我看了FT中文网,英国《金融时报》他们有一篇评论是这么写的:“中国不做世界第一的原因”,原因是中国传统以来的文化习惯让中国人觉得他们的智慧更习惯于韬光养晦,让美国人去当老大,然后我们来发展我们自己。这是东方智慧,也是老子的智慧。
http://img1.gtimg.com/book/pics/hv1/191/134/527/34302536.jpg
主持人:其实小国寡民是对老子的长期的误解,你在序里面说了,你之所以写到这本书就是因为你到书店里看到很多关于老子的解释都有错误的地方,比如说呢?
王扉:比如说最大的误解在于老子这本书其实不是我们历来所说的《道德经》,而是《德道经》,它是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我们一般市面上看到的老子的书是颠倒过来的,都叫《道德经》,要这样叫就解释不通了。
我先讲一个故事。昨天晚上我在北京科技大学做一场关于国学的影响的讲座叫做“爱上国学”,其中有一个同学提问,你写老子这本书,你认为老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就很俏皮的跟他说,德在古代通“得失”的“得”,包括北京有一个门叫做德胜门,其实取那个名字就是旗开得胜之意……
老子这本书分道经和德经,我们现在看到的叫《道德经》的这个版本其实是在唐朝时编定的,我们能够查到最早的版本是唐朝唐玄宗钦定的《御注道德真经》,广为传播,这是《道德经》书名的由来。在唐之前,老子这本书一直叫《老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两本《老子》,被命名为《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这两本书的顺序跟我们从唐朝以后看到的顺序是刚好相反的,不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而恰恰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当时学术界很多人大为震撼,因为之前大家拿《道德经》来理解老子这本书,那就是玄之又玄非常难懂,你这样倒过来看就是一气呵成,就像奥运的长卷一样自由舒展,收放自如,很多东西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曾经在《人民日报》的读书版写了一篇文章,他们发了一个头条,“老子何其多,真经书难得”,我说了老子的《道德经》和《德道经》的关系,就好比在历史的长河上老子画了一张地图,丢到路边了,不知道怎么这张图被撕成两半,后人捡到这张图,拼起来,刚好拼错了,拼反了,但是流传下来了,就变成了《道德经》,而正确的图其实是《德道经》,幸亏有马王堆的东西出来,让我们知道老子其实是《德道经》。
台湾有一个文化大家叫徐复观,他看到马王堆的公布小组公布了所有的材料之后,非常兴奋,1982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说“如果我的手头工作做完之后,我希望能够在我的有生之年写出新的老子定本,就按照马王堆帛书的本子,因为帛书里面有一些文字需要校对,写出一个新的定本比较重要。”可惜他写了这篇文章不到半年左右,这位老先生就驾鹤西游了。
主持人:但是您的这本书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
王扉:我有幸做了这么一件事,如果不做,让我都不能原谅自己。
全部访谈文字和视频见:
http://book.qq.com/a/20100520/000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