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参考

标签:
语文参考生活体悟教育 |
分类: 新书信息 |
在基础教育领域,每一次课程或教学的改革,似乎都是从语文发端的;而每一次改革的收获,似乎也都要在语文这里才瓜熟蒂落。——原因很简单:因为语言经验和语言能力连接着人的思维,语文教学连接着各学科的学习,关涉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素养的提高。
近几十年来,语文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存在着误区:将科学教育的规律简单套用到语言教育中来,使得母语教育越来越趋于技术化、程式化和繁琐化,令生动的母语学习变得披枷戴锁、步入羊肠。课改以来,语文逐渐卸下了刚性的甲胄,有望回归其天性的舞台,但束缚既久,一时竟难以摆脱。于是,我们面临着挑战,面临着一个探索的命题。
语文学习是以生活为丰富养料的,所以书面语言要由生活去激活,而口语也需由书面语言来规范。因此,书面的语言文本就成了学习的核心对象。每一个时代,这种对象经过长期积淀后会集中形成若干基础性的文本,构成学习活动围绕它而进行的内容核心。这种基础性的文本,我们称之为语文教学的“名篇”。教材尽可以不同,但无法逾越这些“名篇”。似乎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的“名篇”就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抓住这个核心,以核心为原点才能拓展无穷而又伸缩有度。
基于上述考虑,我社延请成尚荣先生组织人员编成此套书,从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出若干经典性的篇目,按年级分别编列成卷。每卷之中,我们都按不同的文本类型分成若干板块。每个板块中的文本,都具有较强的教学共性。因此,在每一板块前面,都有分册主编撰写的导语,着重讨论该类课文的文体特点与教学共性。
对每一篇文本,我们都首重其体悟式的研读赏析,而不人为指定所谓的重点难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维护文本对每一个人的开放性,同时又保有具体文本感知的可借鉴性,以期有所激发,形成互动。
赏析之后,是“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我们力求对每一个文本都提出两种以上的教学思路,目的在于拓宽教学空间,提供多元借鉴。“教学设计”是具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呈现,力图展示文本教学如何提问、如何引导的成功实例,裨于教师教学有所启发。
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呈现繁荣局面,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在此林林总总的局面中,给教师一个不大不小的启发。
丛书简介
2008年4月出版。
总主编简介
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原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组成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江苏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区指导专家,曾任《江苏教育研究》《现代特殊教育》主编。主编《当代小学教育丛书》《设计:学校发展新课题》《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著作,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的文章,如《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当下教学改革发展的态势与流派产生的可能》《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开发》《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为智慧的生长而教》《语文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等,在国内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