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2009-07-28 19:32:11)
标签:

旅游

巴黎

巴黎圣母院

france

paris

notre

dame

分类: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巴黎圣母院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

  “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ˊΝΑГКН(希腊字:命运)……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的或者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角上之后才肯离开人世……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原序”中的一段文字。如果你没有看过《巴黎圣母院》这本书,那么当你真实地站在巴黎圣母院面前的时候,圣母院只是一座恢宏的哥特式大教堂,四百年前的路易十一王朝也只是干巴巴的几行文字而已。唯有《巴黎圣母院》一书让这座建筑和这段历史活了!

离开艾菲尔铁塔,沿塞那河步行没有多远就到了圣母院。圣母院教堂的前面是一个小广场,游人们悠闲地散布在广场各处,休息的,照相的,在一派悠然的安宁中,圣母院耸立的双塔,透着一种超然世外的孤傲。在进入大教堂之前,我也像雨果一样在寻找,虽然在两塔之间的暗角里,不会坐着一位来自“乞丐王朝”那些侠义的乞丐,伸出一只手说着:“尊敬的太太、先生们,给可怜的人一点施舍吧!”也不会找到那个刻着希腊字母“命运”的基石,但是,没想到在广场的地上却看到了几块刻着文字的地砖。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人名?地名?箴言?警句?霍然让人悟到,雨果因一个单词萌发写部书的灵感决非空穴来风。

走进圣母院大教堂,里面阴暗而且宽阔,宽阔因阴暗而森然,阴暗因宽阔而肃然,真像走进了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看见了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那张阴险的脸……与教堂里这种阴晦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堂里高大的花玻璃窗,如同把阳光的色彩分割后,再次拼接在一起的万花筒,那般的多彩和明快,像是波希米亚姑娘拉·爱斯梅拉达纯洁、善良的灵魂和她令人眼花缭乱飞旋的舞步。

在走廊的一侧,我们看见了圣女贞德的塑像,在静垂的军旗下,贞德端庄而圣洁地佇立着,谁会想象出这就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那个身披铠甲,挥舞长剑保卫家乡的女孩,她曾让敌人胆寒,也让无数须眉汗颜。但是当年她曾被人污蔑为“妖女”,1455年她作为民族英雄和圣女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昭雪仪式,并以 57日这天定为法国重要的节日“贞德节”。

巴黎圣母院所见证的不仅仅是贞德的命运,它几乎见证了整个法国的命运:路易十四十六拿破伦在此称帝加冕,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庆祝胜利……可这一切与我这个从近万里来到这里的陌生人又有多少干系呢。

但是,当我走出教堂被称为“最后审判门” 正中的大门后,不觉频频回首望着这座雄伟的建筑,心中回响着震人心魄的钟声,萦绕着敲钟人伽西莫多的形象和《巴黎圣母院》一书的结尾“人们想把他同他抱着的那具尸骨分开,他就倒下去化成了灰尘。”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巴黎圣母院在塞纳河畔,教堂前有一个小广场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一看到圣母院,眼前浮现出乞丐王朝的义士们攻打教堂的场景……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在广场的地砖上,刻着这样的字。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红尘凡人永远无法理解圣者这百年永恒的沉静。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圣母院的正门被称为“最后审判门”。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在教堂里怎么也摆脱不了雨果笔下对圣母院阴森的描写。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这是我在教堂里看到的最漂亮的花玻璃窗。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教堂里的雕像栩栩如生。

 

刻在基石上的“命运”--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9)

圣女贞德的塑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