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魔力的字--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32)

标签:
旅游德国慕尼黑弗劳恩教堂新市政厅germanym&ampuumlnchen |
分类: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 |
从玛利亚广场可以看到慕尼黑新市政厅和圣母大教堂。
德国旅游书写道:“Munich is a magic word….”这句话怎么也应该译做:“慕尼黑,一个充满魔力的名字。”可我怎么都觉得译成“一个有魔力的字”会把两种语言的对译表现得更带劲儿。
在新天鹅堡参观尤如梦游“太虚幻境”,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吧。中午时分,导游小范把我们引到山脚下的一个小饭馆,还特别推荐了饭馆里的特色食品:巴伐里亚的烤猪肘子。小店随着我们的涌入,一下子“火”了起来,能看得见风景的座位全让我们占满了。店里的女服务员,穿着巴伐里亚特有的那种耸肩、掐腰、长下摆的裙子,在各个桌前不停地旋转着……等到金灿灿、烤得吱吱冒油的脆皮大肘子,翻着酒花的大杯啤酒端到面前的时候,我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儿哪里还有一点点浪漫的情调,分明是水泊梁山那一群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汉!
待下午我们到达慕尼黑以后,才知道,我们提前体会了慕尼黑的魅力,它第一个有魔力的字是“喝”。“十月啤酒节”是德国的狂欢节,每年从全世界来的600多万“喝客”在30顶大小不一的啤酒帐蓬下,不分男女的喝;不论国际的喝,而且基本上是“干”喝,没什么下酒菜,几天时间疯狂地喝掉700万升啤酒。我们去的时候没赶上啤酒节,但是当地啤酒确实品味不一般,干喝,也棒!
我们的旅游团径直来到了慕尼黑的市中心玛利亚广场。广场在13世纪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大市场。在广场西侧高高耸立着慕尼黑市的地标建筑——新市政厅,这座高85米的建筑,建于1908年,新哥特式建筑风格。说不清什么是新哥特式风格,总的印象,整座楼像“一把刺向青天的长剑”。与它前面的圣母大教堂(正称:弗劳恩教堂Frauen Kirche)相比,它反到像是一座大教堂,特别是用石灰石砌的外墙,已由灰白渐近黯黑,更有圣者在历尽苍桑后的那番深沉。事实上,建于十五世纪中期,由两座99米高并列的圆形铜尖塔组成的圣母大教堂才是慕尼黑最古老和最大的教堂。
新市政厅最值得一看的是正中塔楼上有一座铜制的钟,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鸣钟。所谓自鸣钟,就是在打点的时候,出从钟的两侧走出来一群机械小人做表演,这在当时是西方工业国家是最值得炫耀的高科技之一。钟在正午11时打点,届时出来的小人表演两个节目:威廉王五世的婚礼场面和欧洲鼠疫流行时的情景。可惜我们那天到的时候,时间不对,而且自鸣钟半遮半掩正在维修。此时,我最欣赏汉文化中有关“缘分”的哲学,不论大喜还是大悲,一说“缘分”两个字,心里一下子平静了许多,但不知道是不是鲁迅笔下阿Q的那种感觉。
慕尼黑有魔力的字不止“喝”与“吃”,还有它的文化同样有魅力。市里有众多的公园(40个)、喷水池(2000多个)、雕塑和博物馆(50多座),我们在卡尔步行街上不经意就遇到了“守猎博物馆”、“渔民博物馆”……
我们那天在慕尼黑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决心,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另外,旅行社设计的南欧10日游即将结束,一部分游客在慕尼黑和下一站法兰克福离团,剩下的游客要北上与科隆新接的游客继续西欧的旅游,我们属于后者。
唉,人心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
从山脚下的饭馆里看到远处的“新天鹅堡”。
慕尼黑的新市政厅。
市政厅高耸的塔尖。
世界上最大的自鸣钟,可惜正在维修中……
圣母大教堂(正称:弗劳恩教堂Frauen Kirche)。
教堂里花玻璃。
离广场不远,还有一座“武士教堂”。
小天使是教堂的门把,想得真巧!
街上随处都可以找到博物馆,这是“狩猎博物馆”。
街上小店的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