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小事--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28)

标签:
旅游意大利蒙特卡蒂尼montecatiniitaly比萨pizza |
分类: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 |
蒙特卡蒂尼小镇上餐馆里烤比萨饼的炉子。
看过比萨斜塔,我们当晚住在了比萨,在比萨吃了正宗的比萨饼,在小饭店中遇到了“夏洛克”……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没有桂花油。”
那天住的地方不是比萨,是离比萨不远的一个小镇;晚饭吃的是比萨饼,但是比萨饼并非源自比萨,而是那不勒斯,因此谈不上正宗不正宗;那个“夏洛克”不知姓名,不是沙翁笔下《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人夏洛克。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旅行团的游客没有住比萨的,都住在离比萨几十公里的一个小城,导游小范称它为“旅店城”,其实这座小城是意大利著名的温泉城,名叫蒙特卡蒂尼(Montecatini)。据说现今世界各国的王公贵族在此地都有私人别墅和疗养地。大巴车在城中窄窄的道路中穿行时,我觉得它很普通,一座欧洲典型的古老小镇。待旅行车停住,我们懒懒地从车上爬下来时,吃惊不小。上百万元的“宾利”车,很自然而且很一般地停靠在路边,像一张这座城的名片,让你知道什么叫身份。
天色昏曚,我们住的旅店外有一片林子,林中暮鸦呱噪,一片嘈杂声。到了晚上吃饭的时间,我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出来找饭馆,半路遇上了我们的德国司机海曼。
初见海曼,熊壮得像座山,人在两米以上,浑身发达的肌肉加上凸起的啤酒肚,是“力拨山河”的武士形象。接触多了,感到他单纯、快乐的像个孩子,善良、朴实的像个妇人。我们这种能装七、八十人的大巴车,在他手里如同玩碰碰车。有一次我们行驶在阿尔卑山的密林中,下坡时遇到一个“之”形的急转弯。导游小范提醒大家坐稳,这段让所有司机头疼的弯路,无疑对司机的驾车技术是个考验。没等他的话音落地,我们的大巴车,如同点水的蜻蜓,早已轻快地掠过水面,车厢里一片喝彩!后来从小范那里知道,海曼是汽车公司的副经理,这点我们谁也没看出来。
海曼带着我们找到了一家卖比萨的小店。我们一共有十来个人,一进店,就有几个人突然站起来离开了。我没觉得有人举止不得体,或者衣冠不妥,也许我太敏感了?待大家坐定与海曼聊起来,整个小店充满了欢笑声。此时,过来一个侍者,满脸堆笑,十分专业,看过菜单,我点了一个价格稍高一点的比萨,虽说比萨城与比萨饼重名,并不意味着就最正宗,但是毕竟在是意大利吃,有点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幸运感。侍者迅速地在本子上写下菜名,走了。等待时,凑到烤比萨的炉子旁,看师傅的操作,那炉子很像北京烤鸭的烤炉,出炉的比萨饼很像姥姥烙的发面饼,只是上面撒了一些碎碎的菜码子,后来一吃,也是那个味。
等到结账的时候,发现他帐算得不对,其实用不着算,菜单上的标价很清楚。他多要了2个欧元。刚给他指出来,便回敬了我一串串连珠妙语,拿起当初点菜的本子凑到我眼前,一脸的无辜与诚实。2个欧元也不值得说些什么,付完钱,侍者很得意地走了。望着他的背影,眼前.总是躲不开“夏洛克”的样子。对了,付的帐里还包括每人3个欧元的“座位费”,不如要小费,其中还有些服务的意义。在这里吃顿饭,怎么都感觉有点“嗟,来食!”的味道。
还想发点议论,突然王守一在耳边说了一句:“做人要厚道!”
算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