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2009-02-06 20:01:23)
标签:

旅游

意大利

威尼斯

贡多拉小船

gondola

venezia

italy

分类: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

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威尼斯的象征,叫做“贡多拉”的小船。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

贡多拉(Gondola),一种两头尖尖,浑身漆黑的小船,可以说没有了贡多拉,就没有威尼斯水城,就没有意大利的歌剧,就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我没敢说就没有爱情,但至少没有了爱情的色彩和浪漫。

没有人说清贡多拉从什么时候出现在威尼斯,更没有人说清它什么时候出现在无数歌剧和故事中:皎洁的月光下,在撒满碎银的河面上,一弯小船,一位渡船人载着一位王子。王子那高亢而又婉婉深深的咏叹,向着岸边一扇依然闪着灯光的窗户飞去,呼唤着那颗无眠而又期待的心……写到这儿,连我自己都感觉酸得牙快倒了。其实,贡多拉小船原是威尼斯水城普通的交通工具,现在只剩了300多只,只用于游览观光。据导游小范说,有一位富豪看中了这种小船,当下愿拿出自己的豪华奔驰车做笔交易,遭到了渡船人的拒绝,一时传为佳话。金钱并非万能的训戒,总有些人不懂。在水城,渡船是家族世袭的职业,它不仅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更是一种传统和荣誉。

如果不乘贡多拉在威尼斯城里的“马路”上走走,那可真是妄自来了一趟水城。在一座小桥旁是一个贡多拉的码头,片刻之后,一艘新月形弯弯的贡多拉便荡了过来,撑船人头戴一顶舞着飘带的水手帽,身着兰白条相间的海员服,既有遗存的古风,又有身分的象征。他们的表情大都漠然,我觉得倒很恰当,面对一队队兴奋到了极点的游客,他们是威尼斯的仆人;面对他们天天划过的母亲河,他们又是威尼斯的主人,双重身分让他们更显内敛和矜持。

船蒿轻轻一撑,我们的贡多拉驶进了水城的水“马路”,望着两边迎来离去的房屋,那种感觉奇妙极了:居然能坐着船在城市里逛来逛去!威尼斯的建筑多为三层小楼,古代因为商业的发达,小楼的布局也适应买卖的需要:一楼为仓库和雇工住房,二楼为主人用,三楼则是厨房,厨房高高在上,唯恐用明火不慎,不至于烧了底层的货物。还有更浪漫的说法,两楼之间,咫尺之遥,传眉度情毫不费力,由此不知上演过多少緾绵徘恻的情爱故事。

我们的贡多拉像条鱼在窄窄的水道间,悠然地滑来滑去,强烈的异国风情,让所有的人陶醉与忘情……

在旅游日程中,坐贡多拉游城属于可选项目。一船坐六个人,每人25个欧元。我想任何人都不会犹豫的,但是注意要在正规的码头,也就是人多的地方上船。水城里也有“黑船”,正像美丽的苹果也有蛀虫一样。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贡多拉(Gondola)小船。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船上的装饰金光灿灿。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划贡多拉小船的水手们。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典型的威尼斯城房屋结构:一楼,仓库、雇工住房;二、三楼,主人;顶楼,厨房。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在水城“逛街”。

 

编织水城故事的“贡多拉--阿尔卑斯山吹来的风(17)

正规的候船码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