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德国维尔茨堡 |
分类: 德国 那一片土地 |
维尔茨堡市市场——老人们常来休憩的地方
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写,才能更好的表现在维尔茨堡市遇到的那些可爱的老人们。
有一天,在老桥头看见一个老妇人和远远的一位老先生大声的打着招呼。听不懂德语,女儿做了翻译:
老妇人喊着:“嗨,年轻的小帅哥!”
老先生答道:“你好,漂亮的小靓女,有事吗?”
原来,两位老人之间招呼打得如此风趣、俏皮和幽默。
另有一天,也是在老桥头,不过是桥的东头。我们正在等红绿灯,准备到街的对面去,参观维尔茨堡市的现代美术馆。
红灯一直亮着,面前的汽车飞驰掠过,在德国,行人必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个个风驰电掣,德国人爱车,随时随地都想过一把“速度与激情”的瘾。女儿说,德国人喜欢手动档(traditional H)的车,要得是在挂上档的那一瞬间,速度带来的冲击感。
红灯还亮着,此时有两辆自行车冲到我们面前嘎然而止,从这两辆越野自行车的装备来看,显然这两辆车是顺着美因河那边的“浪漫小路”骑过来的。骑车人戴着头盔,身着专业运动服,那种很像击剑运动员穿的,白色再加上蓝色和黄色的条纹装饰,人显得干练精神。其中一个骑车人摘下了头盔,甩了甩自己的头发……
“Cool!”
我不由得赞叹道。头盔下是一位一头银发,身材瘦小的女士,年龄少则七旬以上。回到家跟女儿说起,女儿马上说:“爸爸,这算什么,在汉堡易北河的渡轮上,我们见到过那种‘未来战士’中施瓦幸格骑的大马力摩托,骑车人一身黑色紧身皮衣,戴着黑色蒙面的头盔,车还未动,发动机已是轰天价响。脱下头盔一看,一位老小姑娘,那才叫一个‘酷’呢!”
也许并不是每一位老人都能谈上酷,但是都很可爱。你在街上见到的老人们,干净、整洁、衣着得体,精神矍铄。看着他/她们,你会对自己说,年龄,有意义吗?在德国到处你都会看见他/她们多少显得有些傲然的影子,有时在火车站,或者在马路上,看到有的老人拖着重重的行李,女儿很自然地上去想帮助拿。很多时候,老人都婉言谢绝了,有时候他/她们会说上两句感谢的话,有时则仅仅给你一个微笑。无论怎样,你都能理解,仿佛在表明:“我们自己还行。”
初到维尔茨堡,第一印象中就感到街上的老人很多。这让人立刻想到了“老年社会”这个话题。据本年度(2007年)的统计,德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30%,这无疑在说德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在这些干巴巴的数字中,缺少现实生活中更赋人性的内容,我想,在德国,如果把60岁以上甚至到70岁的人划归“老年”似乎有些勉强,正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可爱的“小酷哥”和“小靓女”们。街上曾见到过一些身体佝偻,行走缓慢,真正已到了风烛残年的老人,这才领会到“老年社会”阴影下那个披着黑斗篷,手执镰刀,或隐或现者的恐怖。
在超市我们好几次在结账时看到,有的老人用颠颠微微的手把钱包递给了结账员,这些年轻人或者中年人拿到钱包以后,非常耐心地把应该结的钱拿出来,把应该找零钱放回去,把食品包好递给老人们……这时我才意识到,在人们惊呼老年社会到了的时候,德国人已经作好了迎接这个社会应做的必要准备,起码在道德修养上是这样。
“爸爸、妈妈小心!”女儿的提醒打断了我们的思路,我们俩人相互望了一眼,都知道对方在说:“有这么孝顺的孩子……”这点温暖多少有些让人觉得踏实,这也可能是将来撑着我们那个社会的柱子。
“真有那一天,可别把孩子们累着!”想到这儿,有一丝悲凉。
——摄于维尔茨堡市大主教宫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