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杂谈 |
在I
天天从4、5岁的时候开始接触电脑游戏,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他4岁以前,我没有主动给他提供过这方面的游戏。我觉得只要大人增加陪伴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孩子还是可以做到不接触电脑的。但是一旦进入了中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明显增强。当孩子们开始对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再抵制下去了。
我在这方面有过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从亲子关系方面来说,我们一味的抵制打压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会给未来的沟通制造障碍。电脑游戏大人都抗拒不了,又怎能希望孩子在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呢?我不赞同有些人一味的抵制电子产品,这种抵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逆势而为。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电脑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孩子们对电脑的了解也是从游戏开始的。一味的抵抗其实是让孩子在日后的学习与社交中出现一块认为制造的短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的地方是让他既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又能逐渐地达到自控。所以提前建立规则非常必要。
天天最喜欢的是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只要玩儿起来就会没完没了。我跟他商量,每周的六、日是游戏日。这两天可以玩儿游戏。但每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玩儿了20分钟就停下来的话,那么下午的时候是可以再玩儿20分钟的。儿子其实就要面临一个选择,是控制住自己,然后获取更多的游戏时间,还是一次就把这个机会用掉。
开始的时候,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因为儿子觉得我很理解他,能够允许他周末的时候过瘾。但是随着他游戏技术的增强,他很难在半个小时后马上停下来。有时候趁我不注意多玩儿一会儿,或者是哀求大人再让他玩儿一会儿。我其实挺为难的,担心孩子视力,也担心他会太痴迷,对户外运动的兴趣降低。我知道这个时候温和而又坚定的坚持非常重要。但是每次都很难没有冲突发生。当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预期去做事,我们会把那种失望表现出来,而孩子会增添一种负罪感,其实孩子做错什么了?几次较量下来,我灵活的对规则进行了处理,比如时间到了,但是一关还没有完成,我不会要求孩子停下来。我会跟他说:“这关还需要多久呢?游戏时间已经到了,把这关打完了再关机好吗?”由于提前对孩子进行了预报,他通常会做到完成这关就关机。虽有恋恋不舍,但很少有与大人情绪上的对立。
玩儿游戏的同时,天天开始收集各种关于游戏的图册、卡片、模型。在这方面,我很支持。我身边很多家长认为很浪费,或者担心孩子会更加深陷游戏当中不能自拔。但是从我亲身经验来讲,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还会有意外惊喜出现呢。关于植物大战僵尸的各种绘本,儿子看了都喜欢,其实大多数是粗制滥造的东西,少数印刷的很精美,但里面也没什么可读性的内容。但是孩子就是喜欢,于是我跟他商量:“每天妈妈给你读故事书,但是这类内容妈妈不感兴趣,既然买了想了解里面的内容就要自己看。”儿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所说的意外惊喜就在这里,有了这个前提,儿子开始独立阅读。在大班的时候,成了班里阅读的小代表。并且把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大,因为他体会到了独自阅读的乐趣。
关于电脑游戏,身边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让孩子玩儿个够,过了瘾就不会总想玩儿了。有位妈妈听取身边朋友的建议,结果孩子玩儿到半夜1点还不关机。气的这位妈妈情绪大爆发,引起了亲子冲突。其实在这个事件中,孩子是无辜的,年龄太小,很难做到自制。而妈妈所谓的放手其实是在心中暗设了底线,却没有去思考最根本的问题——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否具备自制的能力。当预期的结果没有出现,妈妈就先崩溃了。面对孩子玩儿电子游戏,我们不能走两个极端——绝对放手和绝对排斥。绝对的放手是联结的断裂(我不管你了),绝对的排斥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不相信你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带着孩子一起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把孩子从电脑游戏中拉出来的方法。天天喜欢手工玩具,比如各种拼插玩具,开始的时候,他很难独立的把一个乐高拼好,这就要求大人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同他一起进行。如果这个时候偷懒,那么可就是大人自己拱手把孩子让给了电脑哦。
现在天天已经7岁半了,我把他游戏的时候延长到了每次40-60分钟。平时他根本不要求去玩儿。如果周末安排的活动足够精彩,他有时候还会把游戏时间给忘了。我家经常出现的一幕就是,晚上睡觉前,儿子才想起来他今天还没玩儿游戏,懊悔不已,要求第二天给补上。于是新一轮的“讨价还价”又上演了。
给孩子一个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总是去扮演警察。而是与孩子站在一起,理解他喜欢游戏的心情,接受他每次欲罢不能的感受,引导他,同他一起去面对规则,我想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