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一直以来,给自己的评价都挺高——自信!养了孩子,开始时无知无畏,每天伺候孩子吃喝拉撒忙活的不亦乐乎,当儿子第一次发烧,脑袋烫的像个大火球,我在惊恐中发现,原来“养孩子这部大片儿,是会偶尔出现一些恐怖镜头的啊!”孩子成长中的一次次头疼脑热都会让我很紧张,慢慢的,我变成了一个焦虑的妈妈!
曾经有好友提醒过我,你要放松,你的态度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没太懂,因为我觉得我要么是在“积极应对”问题,要么是在“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我是在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妈妈而努力,我有错吗!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担心的那些东西,究竟哪些如今已成事实,而哪些又是我焦虑状态下的胡思乱想?通过《游戏力》——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这本书,我发现我对儿子那些“一厢情愿的关心”,虽然耗费了我很大的“心血”,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种负担。
书的前言部分有个小故事:“科恩博士八年级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第一步,他捧起一只才孵出几天的小鸡,像老鹰一样死死的盯着它的眼睛,等把小鸡放下时,小鸡吓得僵在地上不动,开始装死。大约一分钟
标签:
育儿心理健康 |
科恩新书《游戏力》2,前言部分,很清晰的阐述了为什么要运用游戏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应对紧张焦虑,我把部分内容作了整理,分享给朋友们。
联结(connection),是我所有方法的核心,这一点我在《游戏力》一书中详细讨论过。人生无处不联结:怀孕,喂养,搂抱,相视,玩耍,分享,安慰,倾听与交谈,友谊与共情,爱与关怀。联结让孩子感到安全、自信和快乐。
但是,分离,同样也是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孕期结束于胎儿与母体的分离,婴儿期结束于孩子爬出去探索世界,我们与孩子分手去上班而他们去上学。还有一种心理上的分离,就是当我们生孩子的气,或者当孩子生我们的气、当他们害怕、当他们感到孤独时。这类心理分离,就是联结断裂,而且更为痛苦。
联结断裂是许多行为问题的根源。
对待“干坏事”的孩子,我们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关禁闭、罚站、羞辱、打骂、威胁、指责、或者扬言不再爱他。这些方式将导致更严重的联结断裂,因而在根本上是毫无益处的。
由于分离和断裂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重建联结的手段。对父
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心得 |
今早搭老公的车上班,路上闲聊,说到很多家庭对如何给孩子设立规则很感兴趣。老公不屑的说:“养孩子哪儿那么多规矩呀,我觉得咱家孩子总欺负我,有争执几乎都是他胜利,你看咱儿子多自信。”这话看似没啥逻辑,但我们知道这里面的因果。就像上周末,儿子跟他爹去游泳,回来路上他要买吃的,老公说回家就吃饭了,再说我没带钱包,就几十块钱,也买不了什么东西。儿子说我就买面包,边说边拉着老公过了马路,然后耍赖说:“你把钱给我,我自己挑,我保证不瞎买。”老公给了他仅有的三十块钱,儿子美滋滋的跑进面包房,出来时候说:“我就花了十块钱,吃一点垫垫底就行啦。”老公觉得虽然孩子没有听他的最初建议,但也没做什么不可以的事情,这时候的大人没啥“原则”可坚持呀!这件事情中,有“乱花钱”吗?有“不听话”吗?有“不尊重”大人吗?其实孩子爹处理事情的态度跟我是一致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我家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则,我以前也跟很多妈妈朋友讨论过在家庭中有没有设置规则的必要性。孩子小的时候,凡是涉及到健康的,
标签:
育儿 |
今儿趁着闺女呼呼大睡,接着絮叨。
http://s7/mw690/001t47q2zy6NKZYEcnkb6&690
http://s2/mw690/001t47q2zy6NL0g6Mw191&690
生了闺女,出了产房,儿子在外面等的都焦急了。有个小插曲,儿子听一个串门的亲戚说到单位一个女的生孩子难产死了,到了晚上翻来覆去不睡觉,我觉得奇怪,他突然搂着我说:“我今天有点担心你的健康。我不知道生孩子这么危险啊?”我马上想到了,那个亲戚的话。立即给儿子解释说我一直健康,心脏也好,不会出现意外的。在那之后的好几天,儿子都搂着我睡觉。看到我搂着小妹妹平安出来,儿子特别的高兴。
十年前产后的第一个夜晚是老公和婆婆陪我过的,
标签:
育儿 |
从当妈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条件允许的话,我一定再生一个孩子!
虽然整个生产过程很疼,但看到儿子那红苹果一样的小脸蛋时,在巨大幸福感的冲击下我觉得我付出的不算什么。
所以即使我已经快到40岁,即使眼前的条件与我心中当年设定的目标还有距离,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要了二胎。
整个孕期都很顺畅,当然这是我自以为的顺畅。原以为自己38岁还挺年轻,结果第一次检查就被扣上“高危妊娠”的帽子。给咱帽子咱就戴,只要心里不发毛就行呗。第一次糖耐量检查,我空腹血糖比正常值高了0.1,即使我在后来的检查中一直正常,但我的帽子又变了一个名字“高危妊娠糖尿病”。结果不等40周,39周第一天就催生啦!如今闺女已经快两个月了,我也有时间有闲心把自己生二胎的经历写一写,分享给有“想法”的朋友哈。
标签:
育儿 |
孩子两岁的时候,非常的好动,我主观的认为他不会坐下来静静的读书,我也把读故事作为对他专注力的一个训练,这种心态的亲子阅读很失败。我买了一套《小白系列》,在晚上睡觉前,孩子相对平静的时候,读给他听,他开始喜欢了阅读。
我以为给孩子买的书,一定要蕴含深刻的道理,才是好书,但事实证明,越是令人欢乐的内容越让孩子喜欢,比如三岁时候的《忙忙碌碌镇》。
《青蛙弗洛格》《青蛙跳跳和兔子蹦蹦》,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孩子听得挺乐呵,而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人与人之间到底应该怎样的相处,才是最和谐的。
我一直以为给孩子读故事,最后要帮助他提炼一下,讲出故事中的意义。《拯救地球》就是这样一本特别有意义的书。但其实我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等孩子主动发问才是你引导他的最佳时机。
从小我就没弄明白恐龙所生长的年代。因此我断定孩子口中所叨唠的白垩纪、三叠纪,就是机械记忆的结果。而事实是,《神奇校车》带着孩子进入恐龙生存的年代,也让我跟着穿梭了一把,填补了自己孩提时代的空白,想理解并不难。现代的科普读物真的太牛!
标签:
育儿运动联结社交 |
我身边很多朋友,在孩子对某种项目感兴趣的时候,会很支持,希望孩子多一种兴趣爱好,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就很功利的希望孩子在这个项目中多么的出类拔萃。但她们会在第一时间找专业的人来训练孩子。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等等。选择教练第一位的条件是——专业运动员或者教练。但是作为小孩子,在接触一些新鲜事物的时候,真的需要第一时间就接受专业的训练吗?我对这一点越来越质疑。我们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开始时的目的并不功利,只是希望他健体强身,但当孩子真的投入其中技不如人时,我们经常就会弃初衷于不顾,给孩子施压,于是孩子在玩儿这件事情上多了一重压力。
儿子跟着姥爷看CBA,自己也爱上了篮球,我们借机给他报了体院的篮球班。儿子每次去都欢喜的不得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笨手笨脚,免不了被小伙伴嘲笑。旁观的我也跟看主场比赛的球迷一样,大呼小叫,他爹更是猴急的恨不得自己上场替儿子。
回家后,喜爱篮球的姥爷自告奋勇教孩子,带着儿子在楼下玩儿。他示范动作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体会动作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没有任何的评价,只是强调练习中的体会。没几次,儿子就有点儿小样子了。
标签:
育儿 |
分类: 杂谈 |
在I
天天从4、5岁的时候开始接触电脑游戏,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他4岁以前,我没有主动给他提供过这方面的游戏。我觉得只要大人增加陪伴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孩子还是可以做到不接触电脑的。但是一旦进入了中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明显增强。当孩子们开始对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再抵制下去了。
我在这方面有过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从亲子关系方面来说,我们一味的抵制打压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会给未来的沟通制造障碍。电脑游戏大人都抗拒不了,又怎能希望孩子在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呢?我不赞同有些人一味的抵制电子产品,这种抵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逆势而为。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电脑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孩子们对电脑的了解也是从游戏开始的。一味的抵抗其实是让孩子在日后的学习与社交中出现一块认为制造的短板。
标签:
发脾气性格形成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育儿 |
分类: 育儿心得 |
当天天两岁的时候,我才接触早教知识这类内容。越深入的了解越觉得自己头两年真是无知者无畏哈!很多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育儿方式,真是经不起推敲。听父母123的讲座时,最先打动我的内容是用夫妻间的互动方式,来体会孩子的感受。关于冷处理的方法,简单举例如下:“夫妻间有分歧,作为妻子在生气的时候,如果先生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不亚于火上浇油!”如果我是当事人,我绝不会因为老公对我的冷处理,而反省自己问题,反倒是他对不计较的时候,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我的时候,我也会回报给他同样的理解。那么当我们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问题时,却很难想到孩子内心的痛苦。
意识到这些后,我调整自己,我觉得我与孩子越靠越近。
今天我想说的是,这几年我不仅仅是与儿子的交流非常好,我与老公的关系也特别的好。没有孩子以前,我们的感情就非常好,但是我对老公的说话方式,应该说是不太好的,但是他总是让着我。在我姐姐眼里,我说属于蹬鼻子上脸的那种人。当我改变了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后,我开始对天天爸爸的说话方式也改变了。当着孩子的面我很少再会像从前那样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即使是这样,我
标签:
联结情绪发脾气不听话育儿 |
过年全家去美国玩儿,三周时间,每天与孩子相处,少不得各种摩擦,经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疲于对付,真是没有时间好好思考问题出在何处。我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再有耐心的家长,也要给自己留有一些时间与空间,用来调整自己,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 与儿子的小摩擦我就不详细描述了,但是我明白一些小的摩擦,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母子双方都还心存芥蒂,儿子总是跟我有点儿拧巴着。我对他表达我的爱意的时候,他总是会说:“你才不是最爱我呢?”之类的话,弄的我很是恼火。 昨天在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了她家里的一些事情,她说自己的姐姐对姐夫与前妻的孩子很好,但是那个孩子却很娇气,总是唧唧歪歪、哭哭啼啼的,就跟个受气包似的。我当时就说因为这个孩子感受不到爱。朋友说一家人对孩子都很好,从来不敢对孩子说重话。我说:“你相信你老公爱你,是因为他总挂在嘴边你就会相信?还是因为你能够感受到他对你不经意间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