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脾气性格形成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育儿 |
分类: 育儿心得 |
当天天两岁的时候,我才接触早教知识这类内容。越深入的了解越觉得自己头两年真是无知者无畏哈!很多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育儿方式,真是经不起推敲。听父母123的讲座时,最先打动我的内容是用夫妻间的互动方式,来体会孩子的感受。关于冷处理的方法,简单举例如下:“夫妻间有分歧,作为妻子在生气的时候,如果先生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不亚于火上浇油!”如果我是当事人,我绝不会因为老公对我的冷处理,而反省自己问题,反倒是他对不计较的时候,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我的时候,我也会回报给他同样的理解。那么当我们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问题时,却很难想到孩子内心的痛苦。
意识到这些后,我调整自己,我觉得我与孩子越靠越近。
今天我想说的是,这几年我不仅仅是与儿子的交流非常好,我与老公的关系也特别的好。没有孩子以前,我们的感情就非常好,但是我对老公的说话方式,应该说是不太好的,但是他总是让着我。在我姐姐眼里,我说属于蹬鼻子上脸的那种人。当我改变了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后,我开始对天天爸爸的说话方式也改变了。当着孩子的面我很少再会像从前那样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即使是这样,我仍然能够感到我与老公之间的一些细微的矛盾,或者说是争执,都被孩子是多么的敏锐的接收到了。比如,我对老公下班后就抱着IPAD玩儿个不停这件事情很有意见,有时候就大声呼喝让他放下,来帮我干家务。这类事情,老公基本还是会配合我的,但是孩子学会了我对待他爸爸的那种态度。虽然我不赞同在家中一定要树立父权之类的论调,但是家庭成员中相互敬重、体贴还是很重要的。我与老公之间的关系再好,由于我的表达方式不够稳妥,其实也是在给孩子做一个不好的示范。
之所以想起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身边的一位好友目前正在遭受家暴的折磨。我很痛心!他们目前的状况给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我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清楚朋友的老公的成长经历。朋友的老公是在一个高知家庭中长大,父母都是高校的老师,一直关系不好,父亲没有一点家庭责任感,无论年轻时还是现在年老,一直都有外室,年轻时对自己的妻子也很不尊重,据说也经常动粗。朋友的老公在父亲的忽视与母亲的溺爱中长大。他敬重自己的母亲,仇恨自己的父亲,但是他居然走的就是当年他父亲的那条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父亲当年伤害自己的母亲有多深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越来越像自己厌恶的那个父亲了吗?难道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在痛苦中长大,然后走自己的老路吗?我相信身为一个拥有清华MBA学位的他应该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是这样的,但是他却离幸福越来越远。给家人造成的痛苦越来越多。这几天,我一直再想这几个为什么,但是唯一我能解释的就是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虽然他并不是分不清是非,但是幼年的他内在的力量太小,无法对抗外力对他的塑形。
朋友的一双儿女很害怕妈妈被伤害,所以晚上把门锁好,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入睡,弱小的他们只能这样来保护妈妈。但是上周末相聚的时候,我发现女儿有些忧郁,还总是发脾气,而那个儿子一点小事就会被激怒就会迁怒于姐姐,然后拼命的挥拳打姐姐。
当我们成为人母或人父的时候,都是希望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标准的好人。但其实我们都还有一双无形的手,而这双手的力量更大一些。
在我们的宝贝长成参天大树之前,他就是苗圃中的一株幼苗,园丁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又让我想起了讲座中的那句话——我们不需要说给他听,我们需要的是做给他看!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