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疚害怕谅解恐惧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育儿心得 |
内疚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即使周围所有的人原谅了你,接纳了你,但是你依然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当我们看到一个犯了错误仍然无所谓的人时,我们会很愤怒。但如果一个人过度的沉浸在自责和内疚当中时,这个人其实已经丧失了面对问题改正错误的能力。 孩子小的时候,我总是在他犯了错误的时候惩罚他,这有时候会让孩子更加抵抗,从而意识不到自己的真正问题,因为孩子忙着跟大人对抗呢。有时候孩子面对比较严重的问题时,又会被“吓坏了”,如果我们在孩子犯错的当下训斥孩子,只能是让孩子更加的恐惧。 上周五,接孩子放学后,我商量着跟儿子去附近的饭馆吃饭,儿子拉上了自己的好朋友,结果其他的孩子听见了,嚷嚷着都要去,算下来一共五个孩子五个大人,我们围了一大桌子,气氛很好。吃饱以后这5个男孩就坐不住了,追来跑去的打打闹闹。邻桌的一个女孩也是他们的同学,也加入了打闹的队伍,不一会儿,就出大事了,一个男孩轮自己衣服的时候把女孩的额头打破了,虽然只有针眼那么大的一个伤口,但是血却止不住的流,估计是碰到了血管。惹事儿的男孩吓坏了,呆呆的站着,幸亏他的奶奶是大夫,查看伤口后说没事儿,我们大家才平静下来。这时候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跑到自己的家人面前忙着澄清不是自己的错,也包括我儿子。而大人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看,不让你们乱跑,你们就是不听,这下出事儿了吧。”说这类话的也包括我。而大人的这种反应,又引起了孩子们更强烈的辩解。大家都急于把自己“撇清”。我跟犯了错误的孩子奶奶说:“现在先别说孩子,孩子吓坏了,先把小姑娘弄好了,回家再说吧。”幸亏这个奶奶挺镇定,处理好伤口以后,让女孩的妈妈跟她一起回家,再检查检查。于是我们就一起出门了。 那个男孩站在餐厅门口,被小朋友们孤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指责着他。(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景,难道我们本能的就会疏远犯错的人?)我跟天天说:“你们同学也不是故意伤害别人的,你看他都害怕成那个样子了,心里一定很难受的。其实他也需要帮助,你可别再指责他了,好吗?”天天很快的理解了我的意思,他对小朋友们大声说:“你们都别说他了,他心里够难受的了。” 回家的路上,儿子跟我说:“妈妈,你忘了,上次我用悠悠球打了小妹妹的头的事情了?”哦,我想起来了,那次我也吓坏了,呵斥天天,当时儿子特别恐惧,担心把小妹妹的头打破了。儿子接着说:“我那次就特别害怕,我同学也一定吓坏了吧?我们不能再说他了。” 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感动于孩子能够通过自己曾经的感受理解他人。 孩子犯了错误,必然产生内疚、恐惧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在事情的当下,我们即使没有精力帮孩子去弱化这些东西,但也一定不要去加强它。因为“内疚”就在那里,反而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态度会给孩子更为长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