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藏家:瓷房子主人张连志

(2010-03-31 16:42:18)
标签:

杂谈

    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节目中看到崔永元对张连志做的访问节目,连志在接受访问时显腼腆和低调,要不是崔永元一遍又一遍介绍他的事情,人们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收藏大家。

    其实,说不说张连志是中国民间收藏大家都不重要,因为他的收藏现状和规模已明明白白摆在世人眼前,而且吉尼斯世界纪录已将他评为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收藏家。他公开出来的藏品只是他藏品中的一部分,其中著名的瓷房子也并不是他收藏的全部。从瓷房子诞生后,原本在天津已经非常著名的、被冯骥才称为是“能吃的博物馆”的粤唯鲜酒楼,仿佛就退居了二线,于是从此后张连志的名字就总和瓷房子联在一起。不过瓷房子的确有着自己非常鲜明和张扬的个性,我一直觉得,与其说它是丰富的文物收藏博物馆,还不如说它是一件具有超级影响的当代装置艺术作品。

    瓷房子坐落在天津闹市中心劝业场附近的赤峰道上,是一幢充满历史故事的洋楼。这样的洋楼在上海和天津非常多,人们面对洋楼时,通常都会感慨于它过去的人和事,因为多数洋楼总是和近代那些不可一世的中外名人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可是,当人们面对瓷房子时,遥远的时空已被无数的瓷片和瓷器隔开,许多尘埃般的记忆渐渐远去,这洋楼的轨迹在此被鲜明地改道,让更多的人来重新抒写它的故事。全世界的历史都有这种相同的特质,每个时期放光的人和事,就一定会成为那段岁月的标志。现在这幢原本普通的法式洋楼可谓是旧貌换奇颜,其知名度比周边及全国很多洋楼都遥遥领先,而且正在成为一个日益放大的传奇。瓷房子在天津是值得骄傲的地标,问任何出租司机都无人不晓,也是许多中外游客去北京又一定要去天津的理由。

    瓷房子开馆他专门请我去做嘉宾,来宾中有几十个国家的大使。他一定要我在开馆仪式上发言,他说:“哥,我喜欢听你说话,你讲的都入心,而且好懂,不绕弯子”。

    这的确是一幢不可思议的楼房,从围墙、房身、房顶、天花、窗台、阳台、外柱、洗手间等等地方,里里外外贴着几亿块令人陶醉的中国古瓷片,另外还有13000多件古瓷器、300多个明、清时代的瓷猫枕、300多尊历代石造像、20多吨天然水晶和玛瑙等等。大门两边、墙壁柱脚、楼梯扶手等处多为带款的官窑瓷片,“大明隆庆年造”、“大明万历年制”等落款比比皆是。楼顶上那条用数十万块古瓷片镶嵌而成的瓷龙足有700多米长,远看特别气派和生猛。每一个人经过这里,都无不留下一连串的惊叹,它的确太不可思议了。

    记得那是瓷房子刚在装修时,连志专门请我去天津。我们吃饭、喝茶、聊天直到深夜,他突然执意要我去看看这个地方。尽管早就听说他在做这件事,但当我猛然见到刚露初形的瓷房子时,仍然大吃一惊。从少年时起,我就喜欢接触怪人,几十年来国内外的怪人接触得真不少,初见张连志时就认定他是一怪人,现结合瓷房子看他,那简直就是天下难得的怪人中的疯人。其实已有不少人说张连志是收藏疯子,话又说回来,那些在每个行业里都有些斤两的人谁又不疯狂呢?许多人都建议这洋楼应该修旧还旧,可他却硬要给它穿上中国在世界上最牛B的东西:瓷,而且是古瓷。现在想来,修旧还旧的确是没有创意突破的老思路,假如那样做了,瓷房子顶多也就只是一幢跟着上海外滩风格走的有些临摹效果的洋楼。即使那样的洋楼里面有再多的藏品,都难有今天这种横空傲视的效果,都很难吸引众人的眼球,也不会有那么多媒体不厌其烦地前来主动传播。

    现在瓷房子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一幢普通的洋楼,但就像任何突出的事物都会引起议论一样,也有人说瓷房子贴的宝贝太多,而且永远都搬不走,实在很可惜。其实,收藏的理念和方法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欢将藏品放在深阁,有些人喜欢显摆在客厅;也有人借道公共空间,让博物馆或艺术馆来陪衬自己的藏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藏品放进流通领域,不断让愿意脱手的东西变成货币。像张连志这样玩收藏的不多,他肯定属于收藏界的另类。当看到瓷房子那些由古迹构成的排山倒海之势,很难让人不产生更多的感悟。天下藏家无数,即使有人比张连志的藏品更多,但他能像张连志这样疯狂、怪异、执著和洒脱吗?话说回来,即使有谁模仿张连志再去造一座瓷房子,那最多也是邯郸学步,就犹如一个画画的人去临摹了梵高或毕加索的作品一样。

    其实,收藏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攀比,而是藏家透过自己的藏品在欣赏它的艺术造诣的同时,从一个有限的物体中感悟到一个遥远、无限的世界。每一件珍贵藏品的背后都有非常广阔的空间,那个空间里面的故事就是藏家要探寻的根源。你是否是真正的藏家,取决于你是否能体会到藏品的灵魂。所有的藏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张连志认为他的藏品都能和他对话,所以他经常独自一人呆在堆满藏品的屋子里,默默感受它们的动静。

    张连志对古陶瓷真伪的感觉令人叹服。记得有一年我的朋友看上一个青花梅瓶,他找了好几个专家掌眼,他们都说对。后来连志邀我去天津玩,朋友听说后希望我带这个梅瓶去让张连志过目。那天连志在“能吃的博物馆”粤唯鲜酒楼的包房等我,见面后我拿出梅瓶,他在手上把玩了一小会,对我说:“哥,这东西不错,但看起来总有一点点不顺眼。”

    随后他又叫了他的学生林朋艳进来,这个林朋艳是块天生鉴定古瓷的好料,她看了梅瓶一眼马上就说:“假的,但它真的假得很有水平,出自高人之手。”

    我后来把天津之行的结果告诉了朋友,朋友说:“货是一个有名的藏家的,他看不明白,也想听听张连志的说法。”

    过了不久,朋友请我喝茶,他专门说起那个梅瓶的事:“张连志的确有水平,那瓶子后来查清楚了,的确是高仿,不过几乎就跟真的一样,因为他们的用料是古代官窑瓷片的细粉,形、胎、釉及画工都非常到位并经过特殊处理,不是有超级感觉的大行家根本不会看出来。拿货来的人听说是张连志看过,他们也承认了。”

    认识张连志约在七、八年前,那时天津电视台请我去做节目,制片人是非常友好的高易安小姐。节目录制完后已接近午夜,她说有个餐厅到处是古董,非常值得去。我一听很来劲,坚持要去看一看。我们去时真的已经关门,但却在门口看到了很多汉白玉石雕。餐厅就是粤唯鲜,但房子的名字很特别,叫疙瘩楼,据说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保罗鲍乃弟设计。那幢楼坐落在天津著名的五大道上,位于河北路与睦南道交口处,周围多是当时租界留下的别墅。

    我们在门口看了一阵,不久张连志出来,高易安小姐向他介绍我,他非常热情地说读过我的书。他带我们参观了整个“能吃的博物馆”,从一到四楼装饰餐厅的都是密密麻麻的古董,其中吃饭的桌椅都是明代或清代的,到处都是珍贵的古石雕佛头。每个包房墙上都挂着名贵的匾,各种古陶瓷和汉唐石器奢侈地堆挤在房间。张连志说:这里的古董只要有一件是假的,任你拿斧头将所有东西砸碎!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是那种经常都想要见面聊天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