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地图》第一辑面世 七省市领跑

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写的《中国古建筑地图》系列第一辑隆重面市。第一辑包括《浙江古建筑地图》《福建古建筑地图》《安徽古建筑地图》《江苏上海古建筑地图》《广东海南古建筑地图》五卷。
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体系。要对它进行梳理,就需要一定的逻辑和方法,而地域、文化的区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类别。本系列即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以地图形式详细介绍国内目前现存的古建筑遗存,并对传统建筑所体现出的历史、人文、思想背景进行简要梳理。每册均配有1000张以上的精美照片及插图,其中大部分为作者独家拍摄,以最为直观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风貌。
它既是一套科普性读物,也是一套实用性的工具书:精心制作的古建筑地图不仅知识量丰富,读者还可按图索骥,亲身游历建筑遗产,体验难能可贵的有形文化瑰宝。
规模最大的古建筑普及著作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详尽的古建筑普及著作,此前已经推出了“中国古都五书”“中国民居五书”“中国古典园林五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北京古建筑五书”5个系列,共计27册图书。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建筑地图系列” 是“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丛书”最新系列,预计规划5年,涵盖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地区),对现有重要古建筑遗存、文化遗产进行图文并茂的系统梳理,并深入各个文化故里、村落民居,从历史、乡土、地缘、人情等诸多方面,勾勒出一幅以建筑为中心,完整、立体、生动的传统文化绘卷。引领读者在行走中体味历史,从有形之建筑中感受无形之人生真谛。
引领深度“文化游”热潮
浙江之富庶灵秀、安徽之文商并重、广东之百越风情、江苏之精致多元、福建之淳朴悠扬……形态各异、风格多变的古建筑既是我国古代技术与文化的双重结晶,也日渐成为各省、市、自治区地域文化的名片。随着党的“十八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提升,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深度游”在全国各地均受到推崇。
“中国古建筑地图”系列将古建筑科普的知识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以丰厚的建筑史知识体系为基础,不仅对“老祖宗”留下的古建筑遗产做出了既具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说明,又对古建筑的准确位置、保存状况、交通信息、联系方式等读者可能需要的资料进行了梳理,方便读者在旅行中阅读,按图索骥,身临其境体会传统建筑的遗风余韵。
实际上,2009~2011年的《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就是将普及著作与实用功能有机结合的成功尝试。不仅屡获大奖,还带动了人们寻访古建筑遗存、体验传统“京味”之风潮。“中国古建筑地图”系列将目光着眼于整片华夏大地,对拓宽读者视野、推动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乃至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均有较大的助益。
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新尝试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技术成果和文化成果相结合,真实记录了历史进程、建筑艺术、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有效保护已有的建筑文化遗产,是今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要让更多的人支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以古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意味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投入和努力。“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由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及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联合推出,既是学者责任的履行,也是企业回馈社会的体现;既是古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的新局面,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新尝试。
“中国古建筑地图”系列丛书不仅介绍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深入各地区腹地,详尽调查,对省级、市级,乃至县级文物均有所涉及,特别是一些地址偏僻、维护不善但仍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塔、古桥、古村、古宅。此外,书中强调了“人居”,即人们的活动对古建筑及其他类型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影响,在新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亦是应让大众理解、接受的重要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