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书摘】生长于大地的形态——简约艺术风景 摘自《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

(2015-09-11 14:49:59)
分类: 书摘
【精彩书摘】生长于大地的形态——简约艺术风景 <wbr>摘自《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

书名: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

作者:三谷彻 著,杨希 

ISBN:9787302-38813-5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47.00元

出版日期:2015-01-01

 

石之广场 哈特福德


 一九七七年,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镇(Ha r t f o r d Downtown),三十六块冰河石占领了街道的一角空间,其中最大者近成人身高。这块场地被市议会定义为新式公共空间。两条大道相交后切割出了这块三角形场地,覆盖其上的石阵中,最大的一块位于首列成为顶点,相较略小的两块被安置于第二列,相较更小的三块被安置于第三列……数量增加而体量减小,按照这样的排列方式一共连续排成八列。但是这样的排列规则似乎让人觉得毫无意义——面无表情的巨岩唐突地立于场地之上,不免显得累赘多余。


   初次造访卡尔·安德烈(CarlAndre)所作的《石之广场》(Stone Field )是在一九八五年的秋天,当时这个作品已完成八年之久。这片摆放着三十六块冰河石的草地养护良好,围绕场地的十一棵橡树记录了自身的成长岁月。而八年的风雨也为冰河石蒙上一层薄薄的青苔,仿佛映照出草地的绿意。那张在各种媒体里反复出现的给予世人深刻印象的场地照片摄于刚刚竣工之后——三十六块巨石以场地支配者的身份自居,以貌似傲岸的前卫姿态伪装自我——历经八年,场地的景象已大不相同。现在,那些冰河石与周围的橡树一同在场地深深扎根,像这个镇子的老居民一样蹲守街道的一隅。浓浓暮色之中,石之广场几被阴影浸没,唯存的一抹暖意残阳中,两位老人舒适地倚靠着同一块巨石,亲密地交谈着,也许在感叹晚秋时节转瞬即逝的黄昏吧。一般说来,社会对这项公共事业的批评较多地集中于它看似暴力的形态,对此,安德烈本人已经反复地以作为场所的雕塑来阐释过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e3ia2gG8KmsMBb9uaVE6K2IMVqer35oU01bqP6q4oEB9YXpSLpJFCUHON5LMYZw6SJpArz1iclY92Yd7zajFb3hA/0?wx_fmt=jpeg

      安德烈是简约艺术运动(Minimal Art)的中心人物。当他将作品的场地由室内转变为室外之时,现代美术终于挣脱艺术表现的孤立性而迈向公共空间。这正是此作品震撼世界的理由。

https://mmbiz.qlogo.cn/mmbiz/e3ia2gG8KmsMBb9uaVE6K2IMVqer35oU015Kl7zojlLbhTJiaxuKr2sU6wia3ktRaXPjic3f2frkaWvfiaPwXXxANsw/0?wx_fmt=jpeg

通常所谓的简约艺术是指造型与材料被极端简化的抽象艺术创作,而非生长于大地并与之发生密切联系的艺术。但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引入了环境意识的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将简约艺术的手法带到了室外空间,随之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命题也使人们从本质上重新思考——所谓公园设计难道仅仅是单纯地砌高低曲折的园路、设置坐椅、开展有限的场地绿化?——以这个作品为例,场地本被喧嚣的城市道路包围,这是对公园很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果这个街角失却了巨岩的形体与其粗糙的肌理所带来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紧张感,场地的力量很可能被不利的环境因素所压抑。直截了当地反映素材本身的创作手法可见于安德烈的早期作品——平面成正方形的钢板拼合,整齐切割的木材展示,美术馆空间里满铺的小石块阵列。纯粹数列化的排列方式使得平面空间充满延续的张力,这时形态上的意味已不复存在,我们所强烈感知的是材质本身的特性。但是美术馆内所展示的作品与《石之广场》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后者作为人们亲身可入可触的室外简约艺术作品具有前者所不具备的场所性。哈特福德镇的人们也并未将其视作美术馆的作品,而是将其纳入日常生活。岩石阵列,对于开车兜风而从其一侧经过的人,对于穿越公园的步行者,因为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在视域中击发不同的节奏。广场紧邻一片古老的教会墓地,石阵的形式语言与墓碑群的样态不可思议地协调一致。

安德烈所创造的纯粹形态本是恣意的、无任何机能的,但竟然能与场地的状况如此呼应契合。这样看来,时光的推移也许会赋予作品更多的意味。


 


20世纪80年代,景观领域发起的现代性思潮,激发了郊野大地艺术的萌发,随之而起的一系列城市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也表现出极为浓厚的极简主义色彩,种种现象使得世界景观发展处于重要的转折之中。同一时期,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在美国留学、工作之时,根据所探访的美国景观风物,以感悟性随笔的方式记录了所发生的一切,并结集成册——《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本文源自该书。

在这本书中,三谷彻认同景观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的“辩证的风景”,将“风景”放在动态的关系演变中,映照出风景观读者本人的时刻更新。为了让读者完成“风景”意识的正确回归,又享受读取景致所蕴藏的信息的乐趣,三谷彻将“艺术风景”与“技术风景”相互对比,并呈现出两者的不同内容:一方面介绍成形于不同艺术家之手的“艺术风景”,另一方面邀请读者重返显示生活之中,体会现代农耕与工程建设展现的“技术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