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生长于大地的形态——简约艺术风景 摘自《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

分类: 书摘 |

书名: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
作者:三谷彻
ISBN:9787302-38813-5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47.00元
出版日期:2015-01-01
石之广场
通常所谓的简约艺术是指造型与材料被极端简化的抽象艺术创作,而非生长于大地并与之发生密切联系的艺术。但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引入了环境意识的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将简约艺术的手法带到了室外空间,随之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命题也使人们从本质上重新思考——所谓公园设计难道仅仅是单纯地砌高低曲折的园路、设置坐椅、开展有限的场地绿化?——以这个作品为例,场地本被喧嚣的城市道路包围,这是对公园很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果这个街角失却了巨岩的形体与其粗糙的肌理所带来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紧张感,场地的力量很可能被不利的环境因素所压抑。直截了当地反映素材本身的创作手法可见于安德烈的早期作品——平面成正方形的钢板拼合,整齐切割的木材展示,美术馆空间里满铺的小石块阵列。纯粹数列化的排列方式使得平面空间充满延续的张力,这时形态上的意味已不复存在,我们所强烈感知的是材质本身的特性。但是美术馆内所展示的作品与《石之广场》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后者作为人们亲身可入可触的室外简约艺术作品具有前者所不具备的场所性。哈特福德镇的人们也并未将其视作美术馆的作品,而是将其纳入日常生活。岩石阵列,对于开车兜风而从其一侧经过的人,对于穿越公园的步行者,因为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在视域中击发不同的节奏。广场紧邻一片古老的教会墓地,石阵的形式语言与墓碑群的样态不可思议地协调一致。
安德烈所创造的纯粹形态本是恣意的、无任何机能的,但竟然能与场地的状况如此呼应契合。这样看来,时光的推移也许会赋予作品更多的意味。
20世纪80年代,景观领域发起的现代性思潮,激发了郊野大地艺术的萌发,随之而起的一系列城市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也表现出极为浓厚的极简主义色彩,种种现象使得世界景观发展处于重要的转折之中。同一时期,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三谷彻在美国留学、工作之时,根据所探访的美国景观风物,以感悟性随笔的方式记录了所发生的一切,并结集成册——《风景阅读之旅:二十世纪美国景观》,本文源自该书。
在这本书中,三谷彻认同景观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的“辩证的风景”,将“风景”放在动态的关系演变中,映照出风景观读者本人的时刻更新。为了让读者完成“风景”意识的正确回归,又享受读取景致所蕴藏的信息的乐趣,三谷彻将“艺术风景”与“技术风景”相互对比,并呈现出两者的不同内容:一方面介绍成形于不同艺术家之手的“艺术风景”,另一方面邀请读者重返显示生活之中,体会现代农耕与工程建设展现的“技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