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华社文泉书局
清华社文泉书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6
  • 关注人气: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胡同·印象》编辑手记(二)

(2014-09-30 11:27:53)
标签:

转载

20139月底,我偶然间看到了微博好友圈里大家转发的一组钢笔画胡同作品。那一瞬间,我的感官竟然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猫咪懒洋洋地眯着眼睛晒太阳,让我有种被透过树叶洒下来的阳光斑驳地随风扫过身体的感觉;看着小妹妹在雪地里舔着糖葫芦,那甜味儿也蔓延到我的嘴里和心里了;庭院深深,三轮车慢慢驶过,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轴承不够润滑的“吱吱”声、远处的叫卖声、鸽子独特的叫声和扑翅膀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各种韵律在回荡!——啊,这就是我寻找了很久的“乡音乡情”!

经过几次网络搜索,我找到了钢笔画作者开启的博客,并发了小纸条,说明了希望出版一部图文并茂的散文回忆小品。没想到作者很快回复了:“我们也在想,我们想这本书以画为主,用画儿讲述我们经历的小故事,每篇故事文字在几百字,通过故事读者即可了解到过去的北京四合院人家的生活……”这真是和我的意见不谋而合!

之后便是 和武老师、贾老师两位作者频繁地通电话、讨论组稿细节。令我感动的是,两位老师坚持要等到作品完成、交清稿件之后再与出版社签订合同——他们怕自己在照顾老母亲的这段时间,万一有什么情况导致不能按时交稿。于是,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我们各司其职,不时地提出新的建议。

这期间对我来说最大的惊喜,是贾老师邀请到他的好友、著名导演沈好放先生作序。我初中时非常喜欢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小楼风景》,和之后红遍大江南北的“贫嘴张大民”,就是出自沈导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们有了交集,怎么能不欣慰和兴奋呢?

这样一部书的产生,果然是“君子之约”,两位老师夜以继日地赶稿,我当然也不遗余力地推进——我们完全没有对彼此“失约”的担心。直到20145月,终于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定稿了!电话的那头,武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的舒心溢于言表。

9月,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播出了采访两位老师的专题片《豆豆的钢笔画》,获得了很多好评。镜头里的武老师,在谈及“家没了”的时候数度哽咽,也勾起了我的伤心事。之后还有《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各大媒体的访谈……无论怎样,这一次的努力终于要结出果实了,整整一年之后,我们的《胡同·印象》在9月底出版。

最终这本书是否被大家喜欢,我不敢妄言。但是这个过程,是让我踏实而自豪的。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留住了老北京人的回忆,把它定格在一个个那时不被他们在意的瞬间;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孩子们,了解父辈们经历过的岁月,了解他们的感情和精神寄托。

最后我想借用王开岭老师为本书题写的优美文字作为手记的结尾,谢谢他如下概括了这本书的灵魂: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每个故乡都在因整容而毁容。本书以赤子的情怀和长子的义务描画着故乡的模样,诉说着光阴、童年和往事。他们以告别的方式来亲近那些永恒之物,他们的画,流淌着一种惊人的温暖与疼痛,他们与被表达事物之间的亲密程度,让我动容。这不是老人式的怀旧和忧伤,而是儿童式的热爱与忠诚。

[转载]《胡同·印象》编辑手记(二)

(全文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