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有关乡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图书——《中国乡土建筑初探》受到建筑界追捧。据了解,该书由陈志华、李秋香合作出版,该书介绍了村落、住宅、宗祠、文教建筑、庙宇以及其他建筑。日前,《新京报》2012年度图书大奖授予《中国乡土建筑初探》。
陈志华认为,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乡土建筑优秀遗产的价值如今远远没有被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而乡土建筑却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这部著作正是基于抢救性而做的乡土建筑的研究工作,特点在于不选已经名闻天下的聚落作研究课题,而去发掘一些默默无闻但很有历史价值的聚落。“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陈志华说。
作者李秋香在获奖发言时表示:“二十几年,漫长的研究之路很不顺利,几次险些夭折。艰难曾让我们产生疑问,乡土建筑研究到底还能干多久?看到这项研究如此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看到大量古村落迅速消失,乡土文化正在迅速走向灭绝时,我们默默地坚守这块阵地,因为乡土建筑是文化系统研究的基础。”
“这本研究著作是经过二十多年,在进行了大量古村落研究的基础上,锤炼与思考完成的。陈先生说‘我们不可能完成它,连起码的架子都搭不起。我怕我们这个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已经永远没有人可以完成那本书了。我们的祖辈,曾经以他们的辛勤和智慧,用大量乡土建筑写就的我们民族的半部文明史稿将永远不能完整地传递下去了,因为乡土建筑已经被破坏得七零八落,残缺不堪了。’于是,这本书的名字又增加了‘初探’两个字。”
著名学者赵珩表示:“作者陈志华致力于保护正在消失的文化,不管是安徽还是江西,古代的民居古巷、乡土建筑,包括乡村里的祠堂、古街上的碑坊,都在他的关照之列。《中国乡土建筑初探》中的很多照片,昨天才拍,今天就被拆了,让人痛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