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2013-01-08 15:20:30)
标签:

转载

京郊古建筑杂记(肆):

 

潭影松风

 

文/王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0:潭柘寺图(王南绘)

 

门头沟区大部分为西山山地,其间古迹众多,为京郊寻幽揽胜之佳处。沿着东西绵延的“京西古道”(即今之G108国道),既有深山古寺如灵岳寺、白瀑寺,又有古城遗迹如沿河城敌台,更有特色古村落如爨底下,历史文化街区如三家店,可谓多姿多彩。(图1)

其中著名古刹潭柘寺与戒台寺堪称京西古建筑之翘楚,二者相隔很近,可作一日游;如能夜宿其一,则意趣更佳。北京民间认为“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本文借此取名为“潭影松风”,以彰显二寺意境之幽。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1:门头沟区重要古建筑位置示意图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门头沟潭柘山山腰,为北京最古老的佛寺,创建于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原名“嘉福寺”——北京有俗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因为北京在唐代称幽州,故始建于晋代的潭柘寺要早于幽州城。唐武周时扩建,改名“龙泉寺”。金大定及明宣德、正统、弘治、万历年间均有重修或重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修,改名“岫云寺”。因寺以龙潭与柘树著名,俗称“潭柘寺”——与京城诸多名刹一样,历代官方规定的寺名均不及民间俗称来得持久和深入人心。

全寺依山而建,院落逐级升高。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作中、东、西三路。(图2、3)目前该寺的总体规模是明代形成的,寺中建筑则大多为清康熙以后陆续重建。此外寺南还有历代僧众之墓塔群,分作上、下塔林。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2:《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潭柘寺全景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3:潭柘寺总平面图_《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路:全寺沿中轴线由南至北分别建有木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现已不存)和高踞平台之上的毗卢阁。其中,木牌楼上有清康熙御笔匾额。山门前有石桥一座,名“怀远桥”。山门石额曰“敕建岫云禅寺”。(图4)大雄宝殿面阔五间,用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四周绕以汉白玉栏杆,俨然宫殿,规格高于一般佛寺,应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敕建。(图5)大殿屋顶鸱吻造型古拙、气韵生动,或为元代遗物。(图6)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4:民国时期的潭柘寺山门_《旧都文物略》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5:潭柘寺大雄宝殿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6:潭柘寺大雄宝殿鸱吻

 

东路:东路以园林为主,也分为东西两组建筑群。西有竹林院、地藏殿、方丈屋及舍利塔(为一座小白塔,位于该路建筑群最北端,图7);东为清代的行宫和流杯亭等。

西路:包括东西两组建筑群。西侧有写经室与大悲殿。东侧南部原有八角重檐的楞严坛,现已毁。其北侧有面阔三间歇山顶的戒坛殿,更北为观音殿,居全寺最高的平台之上,左右有文殊殿、祖堂等。观音殿前平台为俯瞰全寺的最佳所在——由此南望,近可观寺院建筑群重重屋顶之海洋,加之庭院古树、竹海如画;极目远眺,则可见左右青山环抱,惟独寺南面豁然开朗、一览无余,意境绝佳,足见古寺选址之妙。(图8)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7:潭柘寺舍利塔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8:潭柘寺全景鸟瞰

 

园林:潭柘寺除了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更以山水园林景致著称,潭柘寺之名即来自寺中潭水及柘树。全寺背倚宝珠峰,周围九峰环列,呈“九龙戏珠”之景——九峰宛若玉屏翠嶂,山间清泉潺潺,古树繁茂,美不胜收。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写道:

“庙在万山中,九峰环抱,中有流泉,蜿蜒门外而没。有银杏树者,俗曰帝王树,高十余长,阔数十围,实千百年物也。其余玉兰修竹、松柏菩提等,亦皆数百年物,诚胜境也。”

中路庭院多苍松翠柏:山门外的两株古树虬曲若盘龙,山门东南侧更有一株白皮古松,枝干皎洁如银。(图9)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9:潭柘寺前白皮松

 

毗卢殿前有两株古银杏,参天蔽日,被誉为“帝王树”,为潭柘寺古木中之极品,亦为北京古寺中银杏之冠。每到深秋,毗卢阁前庭院两株帝王树及两株菩提树满树金黄,美不胜收。

相比中路,东、西路殿庭更富于园林气息。西路庭院广植古松翠竹,观音殿前古松矫健——而西路最精彩的园林景胜莫过于环绕戒台殿东、西、北三面的竹林。此林修竹繁茂,竹高十余米,为北方所罕见,尤为难得的是,该处所植竹子分为两种:曰“金镶玉”、“玉镶金”,所谓“金镶玉”为黄色竹子略带绿色,所谓“玉镶金”则是绿色竹子点缀黄色,这动人的细节为这片竹林更添佳趣。从观音殿前的平台俯瞰戒台殿竹林,如一片金碧交辉的海洋,其美不可言表。(图10)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10:潭柘寺戒坛殿周围竹海,远处可见帝王树

 

东路最具园林幽致:茂林修竹,名花异卉,泉水潺湲萦回其间,辅以假山叠石。尤其是东北隅行宫院中的流杯亭,修竹环绕,山泉灌注——麟庆《鸿雪因缘图记》载:“流杯亭在潭柘寺内,乾隆间重修,赐额曰猗寰场i芟伦潦,作蟠龙相对势,引泉自东而西。”由于斯亭依山就势而建,比之恭王府流杯亭意境更佳,为东部园林精华所在。(图11)麟庆所说的“蟠龙相对”的流杯亭图案,被有心人进一步解释为由北向南望为虎头,由南相北望为龙头,妙趣横生。(图12)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11:潭柘寺流杯亭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12:潭柘寺流杯亭“曲水流觞”

 

笔者由于深受潭柘寺园林尤其是古树名木所陶醉,故仿杜甫名作《饮中八仙歌》戏作《潭柘八仙歌》一曲,以赞潭柘寺园林幽致:

《潭柘八仙歌》

 

山中迎客第一松,

干若冰雪枝如银。

寺前横卧双龙松,

势走游云翠盖平。

毗卢阁下帝王树,

拔地干云上青冥。

秋尽黄金萧萧下,

春来翠色满一庭。

舍利塔边立对松,

一如老翁几扑地,

一若雏凤觅处停。

最奇竹海绕杯亭,

千竿万竿翠欲滴。

碧似透黄黄似碧,

金镶玉里玉镶金。

 

塔院:潭柘寺最古老的建筑都是位于上、下塔院中的墓塔,共70余座。上院为清塔,全为覆钵式;下院主要为金、元、明塔。下院东部以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所建通理禅师墓塔为最大,左右分列金、元及少量明初墓塔,一般为五至七层檐的密檐塔,个别三层檐。下院西部以明塔为主,一般为一至三层檐的密檐塔。各塔均有精致的砖雕栏杆、须弥座、门窗和斗栱,图案、纹饰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墓塔中,元塔塔身多为六角形,墙面多向内凹入,形成优美的弧线,可能是元代墓塔惯用做法。(图13)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13:潭柘寺塔林

 

龙潭:潭柘寺以山间龙潭得名,(图14)潭在寺后山上,游遍全寺仍意犹未尽者可登山觅之,但龙潭意境早已不如古代诗文中所描绘之清幽。

 

[转载]京郊古建筑杂记(四):潭影松风

图14:民国时期的潭柘寺龙潭

 

纵观潭柘古寺,虽无特古之建筑遗存,潭与柘也不算出彩,但其空间布局之巧妙,园林意境之幽绝,仍可居京城诸寺之前三甲(笔者以为香山碧云寺为京城寺庙意境之冠,以后将作专文述之);若单就寺庙园林而论,则潭柘寺可无愧为京城第一。

 

(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