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保护传统,是保护历史的见证

(2011-08-17 18:48:44)
标签:

文化

分类: 人物

《设计家》:您主张保护历史建筑,归根结底是要保护什么呢?
  陈志华:我们保护古建筑、古村落,不是为了保护传统,是为了保护历史的见证,为了去认识中国人的历史。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要通过什么?只通过《二十四史》是不行的,用梁启超的话说,那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和断烂朝报。中国的平头老百姓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干什么、想什么,《二十四史》里头没有。一些文人最多写点笔记,笔记是从文人立场写的。我们要知道老百姓的历史,资料不是很多,而建筑往往凝聚了一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生活最丰富的信息,它是物证。真要认识中国的老百姓怎么活着的,生活得怎么样,包括富足快活的一面,也包括痛苦贫穷的一面,要有历史的资料,建筑携带的信息比任何一本书都生动,好的坏的,都无情地记录下来。特别是乡土建筑,农村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心,有些人根本就没下过乡,一说起乡土建筑来就是“破破烂烂的”,实际上他(她)没去看过。真是破破烂烂吗?即使破破烂烂也是一种历史,它就证明我们这个民族在传统文化条件下是贫穷落后的,也是证据啊,这也得保护古建筑啊,不然怎么证明破破烂烂?
  文物建筑保护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比人类登月还要新。1964年《威尼斯宪章》出台,这个学科在国际上才算正式成立,后来几十年间陆陆续续完善,到现在为止算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乡土建筑保护是到1999年国际上才正式出了一个文献。文物建筑保护不是传统领域。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是维护传统,我从来不认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多好,弄到现在那么一塌糊涂,就是因为传统。我们保护古建筑恰恰跟传统是针锋相对——我们的传统是拆古建筑。

 

摘自《设计家》杂志2008年第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