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之《户牗之艺》精彩书摘

(2011-06-20 10:36:54)
标签:

杂谈

 

中轴线上宫殿门窗

首先看紫禁城中央轴线上外朝内廷的几座大殿的门窗。

一、太和殿

中轴线上最重要的殿堂当属外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又以太和殿最重要,因为它是封建皇帝举行大朝的地方,每当一朝皇帝登位、完婚或遇重大节日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礼仪,所以太和殿不但处于紫禁城的中心位置,而且规模最大,面阔达60.01米,进深33.33米,装修、装饰也最讲究,大殿正立面十一开间,居中位置的七开间柱间都安有格扇,每间均为四扇并列,两端的四开间安装与格扇相配成套的槛窗。在北立面,十一开间的中央三开间也安格扇门,每间均四扇现在让我们走近观察太和殿的格扇。每扇格扇均为六抹,上为格心,下为裙板,二者之间以及上下两端均有一块绦环板。格心部分由木棂条组成三交六菱花纹,每个菱花中央均有梅花钉钉入以加固三根棂条的联结。裙板的中央有双龙戏珠的木雕,两条盘曲的龙飞舞在祥云之间;裙板四角各有卷草纹组成三角形的装饰。上下绦环板上也用一条行进中的龙作装饰。因为这些格扇都高达5米,所以格扇四周的边挺和抹头的尺寸也比较大,宽与厚分别为12厘米与18厘米。为了使这些边框不显笨拙,所以都在它们的外表面进行了线角加工。先把平直的边框朝外的一面修成弧形面,再在两边压下出线,中央也突起两条线,在宋《营造法式》中将这种式样称为“破瓣单混出双线”。四周边框组成高大的格扇,虽然边框有一定的厚度,上下还有若干条抹头,但为了保持门扇的平直与坚固,都用金属片钉在边挺和抹头的交接处,称为“面叶”,意思是钉在表面上的叶片。宫殿格扇上的面叶用铜片制造,表面镀金,用小钉钉在门框上,依它们所在位置也分别称为双拐角叶、双人字叶、看叶等。在太和殿格扇的面叶上都有冲压出的龙纹与云纹作装饰。除此之外,边框上还钉有一副用以开关格扇的门环,称“纽头圈子”,金属制造,尺寸不大,但就在这小小的纽头和圈子上也冲压出如意等装饰花纹。龙既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又是封建皇帝的象征,所以皇帝穿的服装上绣满龙纹,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子上雕着龙纹,称为龙椅;皇宫上自然也满布龙纹装饰。只要人们走进故宫,经太和门登上三层石台基步入太和殿,无论在石台基的栏杆柱和台阶上,还是在大殿的梁枋、柱子、天花、藻井上,都能见到龙的装饰,这里的门窗也不例外。据统计,太和殿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作为装饰的龙总计有2600余条。如果以太和殿正面的一扇格扇来看,从裙板、绦环板到面叶,其上的龙纹就有57条之多。

紫禁城十分注意色彩的装饰效果,宫殿建筑一色的黄色琉璃瓦铺顶,屋檐下为青绿色的彩画,屋身部分是红色门窗红色墙,其下是白色石料的台基,坐落在黑灰色的砖地上。这蓝天黄瓦,青绿色的梁枋与红色屋身,白石台基与灰黑砖地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了宫殿建筑十分鲜明而浓烈的色彩环境。而太和殿的格扇正处于这样的总体环境里,它与大殿的柱子、墙体一样都是大红色彩,而格扇上面的装饰,无论是裙板、绦环板上的木雕,还是金属的面页、菱花小针都为金色。金,即黄金,是一种稀少而贵重的金属,其颜色接近黄色而带光泽,它与其他颜色放在一起都会显得明亮而突出,所以无论从观赏价值还是物质价值来看,金都是一种高贵的用料,被广泛地用在皇家的服装、工艺品和生活器物上,当然也大量用在宫殿建筑的装饰上。如今大红的成排格扇在总体上与屋檐下的彩画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格扇上的金色装饰和彩画中的金龙相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宫殿建筑所特有的大红大金的高贵而华丽的形象。

二、中和殿、保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自后宫前来上大朝之前休息与准备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对各地来京的进士举行御试和节日宴请文武官员的场所;所以它们的规格比太和殿要次一等级。这种等级的差别表现在建筑的体量上,不如太和殿大,形制上保和殿为面阔九开间,重檐歇山式屋顶,而中和殿面阔只有三开间加周围廊共五开间,单檐四方攒尖式屋顶。这种与太和殿的等级差别同样也表现它们的格扇门上,保和、中和两座殿堂的格扇尽管也很高大,上下六抹头有三块绦环板,格心部分都用的是三交六菱花形的格眼,但裙板和绦环板上都不见木雕的龙纹,而用如意纹装饰。保和殿格扇的边挺和抹头的外表面也不用弧形的曲面和突起的线角,而只在平直面上的中央浅浅地铲去一层作为装饰。在格扇四周边挺与抹头垂直相交处也用金属面叶加固,面叶上也冲压出龙纹做装饰,但保和殿面叶上的龙纹数量只有太和殿的一半,每扇格扇上的龙纹只有30条。

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这是紫禁城内廷部分处于中轴线上的三座主要宫殿,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时,只有乾清宫与坤宁宫,它们与外朝的三大殿合称为“三殿两宫”,成为整座宫城的中心。约于明嘉靖时期在两宫之间加建了一座交泰殿,从而内廷中轴线上有三宫。

乾清宫是皇帝与帝后居住的宫殿,清初顺治、康熙两帝时,除居住外,有时还在这里听政,批阅奏章,召见群臣和接见外国使臣。清雍正皇帝迁居养心殿之后,乾清宫就成了举行内廷典礼引见群臣和接见外国使臣的专门殿堂了,所以在殿内设有皇帝的宝座,也是在一层台基之上设雕龙御椅,前有香炉,后有屏风等陈设,只是台基的高低,御椅之大小,屏风之宽窄都比太和殿的低一个等级。因此,乾清宫虽比不上太和殿,但比外朝的中和、保和两殿更为重要,它面阔九开间,采用屋顶中的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中央三开间每间四扇格扇门。这里的格扇门也是上下六抹头,除格心、裙板外有三块绦环板,在边框、抹头上也都钉有金属面叶。从装饰看,格心为三交六菱花格眼;裙板上的中心为木雕的双龙戏珠,四个岔角上也各有一条云朵之中的游龙;每一块绦环板上都各有两条对峙着的龙;格扇边框、抹头的对外一面也有弧形曲面加线角的加工;所有面叶上都有冲压出的龙纹。所以乾清宫的格扇不但比外朝中和殿、保和殿的格扇讲究,而且每一扇格扇上的装饰龙纹竟达72条,比太和殿格扇上的还要多。从礼制上讲,这应属越礼之举,不知是何原因。

交泰殿不大,它和外朝的中和殿一样,平面正方,屋顶四角攒尖,是皇后在节日受朝贺的地方。每当朝贺之时,皇贵妃、贵妃、妃、嫔、公主、福晋(亲王、郡王、世子、贝勒之妻),以及有朝廷诰封的二品以上大臣之妻都要来这里行叩拜之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交泰殿的装饰里才出现了龙、凤并用的现象。凤为一种瑞鸟,传说为鸟王,它很早就与龙、龟、麟并列为四灵兽。龙既象征皇帝,凤则象征皇后,古代将龙凤并列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故称“龙凤吉祥”。在交泰殿屋檐下的梁枋彩画里,可以见到龙与凤并用的纹样,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格扇上。一扇六抹头的格扇,除了格心部分为三交六的菱花格眼之外,其余部分都是龙凤并用的装饰。裙板中央是龙凤在云朵中并舞;三块绦环板上是一龙一凤左右对峙;面叶上也是龙与凤上下或者左右相邻;如此一来,一扇格扇上上下下就用了34条龙和34只凤做装饰,交泰殿只有三开间,只在中央一个开间安格扇,每面四扇,共计只有16扇格扇,如果外檐梁枋、斗等构件上的装饰不计,单看在格扇门上的装饰里就有龙与凤各544只。

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居住地,规模小于乾清宫,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式屋顶,正立面的柱间安格扇门与槛窗。清代朝廷进紫禁城后,按满族习俗要在宫中举行萨满教的祭祀礼仪,每逢大祭日,在宫殿殿堂内杀猪、煮肉、做糕,就地吃肉,诵神曲,皇帝、皇后亲临参与。因此对坤宁宫内部进行了改建,宫内两侧沿窗修砌火炕,添造煮肉大锅,如此一来,就将原来的格扇拆去而改为竖向棂条的直棂窗,此直棂窗可以向上吊起,所以称“吊格窗”。这样的改动自然破坏了原来中轴线上诸座宫殿门窗的统一规范与风格。

四、太和门、乾清门

前者为外朝三大殿建筑群体的大门;后者为内廷部分的大门;它们自然都在中轴线上。太和门是一座殿宇式的大门,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九开间,在中央三个开间各安一座实榻木门,这是一种用木板拼合而成的板门,门上排刻着九行、九列共计81枚门钉和一对兽头衔门环的门铺首,这种装饰是木板门中最高的等级,紫禁城内宫门、院门都是这样的形式。在太和门外立面的左右梢间(即最外侧的一开间)上设有槛窗,四扇格扇窗安在槛墙上。窗为四抹头,中间为格心,上下各有一块绦环板。格心上有三交六菱花格眼,上下绦环板上饰有一条金龙游弋于云朵之中。窗边挺和抹头上有金属面叶,表面均冲压出龙纹作装饰,这样一扇不大的槛窗上也有龙纹42条之多。边挺的看叶上装饰有纽头圈子,窗下槛墙表面贴有龟背纹的瓷砖。这里的槛窗除了尺寸较小之外,其形式及所用装饰和太和殿的槛窗一样,由此可见太和门的重要地位。

乾清门也是一座殿宇式大门,因为它是内廷之大门,因此在形制上比太和门要低一个等级。面阔减为五开间,屋顶降为单檐歇山式,下面的石台基也没有太和门的高。这种级别之差别也表现在槛窗上,左右外侧的开间设槛窗,四扇并列,形式为两抹头的格扇窗,格心用正方格网眼。在中央两扇窗外面加了一层风窗,窗上用正方格网眼。窗下的槛墙只是磨砖对缝的砖墙,外面不加琉璃砖贴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