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赣粤民居》
作者: 李秋香 楼庆西 罗德胤
ISBN:978—7-302-22332-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编: 徐颖
于银丽
定价:48.80元
出版日期:2010-5
版次: 1-1
编目分类:民居-建筑艺术-广东省、江西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民居五书”中的一本,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东和江西两省各类民居的特色及其历史渊源,比如围龙屋、土库等。同时,本书通过实地拍摄、现场测绘保存了大量图像资料,通过乡土文献以及人物访谈,记录了两省各类民居的人文历史变化,是一份完整的史料记录,对民居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具很好的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楼庆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著作有:《中国古建筑砖、石装饰艺术》、《中国乡土建筑装饰艺术》、《乡土瑰宝:千门万户》、《乡土瑰宝:雕塑之艺》等。
李秋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乡土建筑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村居》《石桥村》《丁村乡土建筑》《闽西客家古村落——培田》《川南古镇——尧坝场》等,合著《新叶村乡土建筑》《郭峪村》《流坑村》《十里铺》《碛口古镇》等,主编“乡土瑰宝”系列书籍《宗祠》《庙宇》《文教建筑》《住宅》(上、下)和《村落》等。
叶人齐,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负责人,现为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及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专注于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库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汪山土库》。
目录及导读:
目录:
壹·广东桥乡村围龙屋 /2
一、围龙屋的典型形制
二、两类围龙屋和三种发展模式
老祖屋
大型住宅
华侨屋
三、围龙屋形制的诞生和演进
四、围龙屋的风水讲究
五、围龙屋的结构、构造和施工
贰·广东南社村住宅 /70
一、村子的规划
二、南社住屋
住宅基本类型
村中重要住宅
住宅门饰
家祀
叁·江西流坑村居住建筑 /118
一、村落布局
二、住宅的平面形制
单进前后堂式
前后两进式
三进式
三、住宅的主要组成部分
厅堂
天井
小客厅
门及门饰
肆·江西汪山土库 /182
一、总体布局
二、形制特征
三、空间特征
四、部分主体建筑
祖堂
保仁堂
退思堂
六房
望庐楼
稻花香馆
大房仓
三雕艺术
导读节选
本书是《乡土住宅五书》的第四册,主要讲的是江西和广东境内各两个地点的乡土住宅。书中4篇文章,作者分别是清华乡土组的李秋香老师(2篇)、楼庆西先生和汪山土库的负责人叶人齐先生。它们涉及4个地点的乡土住宅:江西省乐安县的流坑村、新建县的汪山土库和广东省梅县的侨乡村、东莞市的南社村(图5)。
流坑村是位于赣中地区的一个大型血缘村落,人口有4000多,面积约3.6平方公里[1]。除了规模大之外,流坑村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辉煌的文教史——从宋真宗到明完宗的400多年间,全村有32人中进士,其中竟有一门五进士,还有一人中了状元;二是发达的经济史——流坑董氏凭借着当官发财的积累和比较高的文化水平,在明代长江中下游商品经济尤其是后来清代江右商帮兴盛的推动下,相当成功地兴办了工商业。[2]可以说,流坑村的形成是宗族、文教和商品经济这三种力量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村落的形成现象,也是整个江西省文化史的缩影。[3]
新建县的汪山土库,是一座占地108亩的大宅。和流坑村的规划建设是在几百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分阶段逐步完成不同,汪山土库是在清中期的几十年之间统一规划并建成的,故表现出布局规整、巷路平直的特点。在中国历史上,能完成此类壮举的人经常是高官或巨贾。[4]汪山土库的建造者,就是被称为“一门三督抚”的程氏三兄弟。汪山土库这座大宅,意义已经不止于满足居住,而是成为家族地位和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官的好处,在这里是尽显无疑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之所以在中国根深蒂固,除了有圣人教导的因素外,也离不开市场回报率的经济考量。
广东东莞市的南社村,是广府民系[5]的一个典型村落。此类村落的乡土住宅,给初访者最大印象就是规规矩矩,密密麻麻。但是,在密集的住宅中间,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大型的水塘;水塘的旁边,分布着若干座祠堂(南社村有22座祠堂,一半多是在水塘北岸)。住宅与祠堂的地位差异,说明广府民系的宗族势力之强大——它可以让死者的灵魂占据着村中最好的地段,而让活着的人终其一生只能生活在狭窄的住屋里。
梅县南口镇的侨乡村,是由寺前排、高田和塘肚这3个自然村组成的客家村落。客家人是从中原迁至南方的一支汉族民系,主要聚居地是在赣闽粤三省的交界地带。在《乡土住宅五书》的第三册里,我们已经探讨了“福建土楼”这种特殊的大型家族聚居式建筑。梅县侨乡村的围龙屋,也是一种大型家族聚居式建筑。和福建土楼相比,围龙屋的防御功能减弱了,但形而上的东西却增多了,比如“围山之脉以利子孙蕃衍”的围屋、象征孕妇的“化胎”、代表龙穴的五方龙神和喻意“步步高”的屋顶与地面高度,等等。这两种住宅在实际功能与精神作用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说明同样是客家人,同处一个大文化圈,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乡土建筑的多样性,再次得到体现。
[1]
大概数字,未经精确测量。引自:周銮书.千古一村——流坑历史文化的考察.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2] 李秋香 陈志华
著.流坑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3、27
[4] 宗族有时候能发挥类似作用,但通常也离不开绅商们的财力支持。
[5]
广府民系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府民系是指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以粤语为母语的汉族民系。广义的广府民系则包括全广东甚至所有地区的粤语族群。按民系来研究民居的方法,由华南理工大学的陆元鼎先生提出。这个方法在广东省是尤其有效的,因为广东省的广府、潮汕和客家这三个民系之间,确实在居住范围、语言、饮食、习俗、建筑等方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