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从踏上中学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就无数次听到同样的问题:“你的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到中学来做老师?”在过去的一年里,这样的问题往往使我十分尴尬,因为我以前也很少仔细想过,我为什么要执着地选择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是啊,一个堂堂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英语六级,日语一级,曾担任复旦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在弹古琴的人群中也略有名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似乎是不应该仅仅去中学当老师的。虽然比起其他工作岗位来,中学老师有寒假暑假可以休息,然而收入不高、劳动艰辛,往往会使人灰心丧气。而最关键的是,中学老师也越来越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了。
曾经有学生在作文里以我为反面例子,证明名牌大学的学生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会落得如此的下场;也曾经有同学用蔑视的眼光讥讽我,说你们老师有什么出息啊,还不是我们出钱养活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不至于羞愤难当,我心里也的确很不好受,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以生性狷介、恃才傲物而在复旦小有名气的人来说,实在有些令人郁闷。身边很多和我关系比较好的老师也都曾劝我去别的地方就职,或是考博士生,不要在中学里当老师了。我也曾犹豫再三,但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至少中学里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可以用来看书习字弹琴练武,让我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我最需要的,而很多挣钱多的工作都并非是我愿意去做的。比如说凭我的日语水平我完全可以去日资企业工作,而且按照我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我肯定也能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但是我实在无法忍受成天西装革履对着日本人点头哈腰的生活;又比如说现在学古琴相当热门,很多弹得不如我的人照样每个月可以收入万元以上,而我又实在不愿意将一种纯洁的兴趣作为职业,也实在无法习惯与那些市侩气的伪君子周旋;至于考公务员之类,一想到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我就完全提不起精神了。那么考博呢?成为一个皓首穷经的老学究?至少我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兴趣。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文人的臭架子太大。尽管在而今中国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以一个人收入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在上海尤其如此,所以我最终还是捂着耳朵逃回了苏州——但是我从小就很不喜欢为了博得别人的称赞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我就是我自己,我不是别的任何人。当然,这样的特立独行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我经常被孤立、被嘲笑,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一种自卑感之中徘徊彷徨踌躇踯躅。然而我始终不愿意彻底地改变自己——尽管我现在的确越来越感到满足和踏实,但我不知道保持这样的个性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正因为如此,在面对自认为很具叛逆个性的学生时,我不知道对他们到底应该鼓励还是否定。我不希望他们象我一样饱尝孤独的痛苦,然而我更不愿意看到他们这么早就磨去了自己的棱角,庸俗而圆滑地适应这个社会。但不愿意又怎样呢?学生会说,哎呀老师,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只能去适应它,否则就会被它淘汰。也许他们还漏掉了一句:比如说你。
是的,也许在某些人眼里,我是个被现在的这个社会所淘汰的可怜的人,尽管我并不自认为如此。自然,我无法以我的或以为是来否定他们的必以为非,但我仍然希望能够使他们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一种价值观,放眼全世界,我们需要对彼此各自的选择的理解和尊重。西哲有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我也想说:我未必赞同你所作出的选择,但是我誓死捍卫你作出选择的权利!
我有一位美籍华裔朋友,是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宗教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他是个特别喜欢旅游的人,如果想到哪个国家旅游,他就会到哪个国家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所得就成了他的旅游经费——也许不是很多,但足够保证最低限度的开销。按照我们某些人的标准,这也许是一种不懂得实现人生价值的做法:多少年下来,他也许并不会积累起多少财富,也不会作为社会名流跻身高层贵族的社交场合,但是在美国、在欧洲,没有什么人会嘲笑他不够富有。他所得到的,更多的是欣赏和羡慕。
然而在如今的中国却有很多人并不懂得,只有理解和尊重别人的选择,你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别人也才有可能尊重你的价值。你可曾想到,当你在以金钱为标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时,世界上有很多人也都在讥笑着你,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同样只要用金钱就可以轻易地让你为他们做任何事。在他们眼里,拜金的中国人不过是金钱的奴隶而已,除了能够为了钱而奋力拼搏之外,中国人一无是处。不信?
前几年我每年都会担任来复旦中文系短期留学的日本某大学学生的辅导老师,他们的带队老师和我关系不错。但是有一天,我和这位老师在外面散步时,这位老师竟然开始乱穿马路。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我去过日本,我知道没有一个日本人会在日本做这样的事。而这位老师一边走一边回过头来对我神秘地笑道:“没事,这是在中国!”我突然之间似乎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一时站在原地说不出话来。还有一次是在某天晚上,复旦中文系的老师请这位带队老师吃饭,目的是希望在每年的教师交换项目上日本方面能给我们的老师更多的钱。如果不给更多的钱,我们这里就没老师肯去作学术交流了。我一边翻译这些话一边觉得郁闷:明明是正常的学术交流,去日本大学交流一年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当会大有帮助,为什么钱少就不去了呢?要知道,这些钱尽管不算特别多,但在日本维持基本的生活是足足有余的啊!这位带队老师听了之后果然皱皱眉头,又朝我嘿嘿一笑,用日语说道:“这就是中国人啊……”
尽管这位老师在和我一起喝茶时一直会强调说我和他们是不同的,他很欣赏我,希望能帮助我去日本留学,但是自此之后,我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现在细细想来,当时的那种无法抹杀的羞辱感也是我坚持选择中学教师这个职业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虽然我知道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仅凭我的区区之力,我无力改变中国的一切;但是我想,至少比起其他职业来,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仍然怀有梦想的学生,我可以提醒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不要在应当充满梦想充满个性的年龄就过早地渴望去改变自己,消极地按照那个并非全世界通用的价值观来适应身边庸俗不堪的社会。他们应该有更宽阔的心胸和视野,他们需要知道,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是广阔而多元的、这个世界是存在着对独立人格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作为一个独立而自由的“我”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讲,到现在为止,即使有再多的不如意,我也并不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