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大四大俗北大生活文化 |
故老相传,“北大四大俗”有新、老之别。
“未名湖谈恋爱,双学位选经济,康博思吃鸡腿,西门外啃鸡翅。”这是老版本的“北大四大俗”。“四大俗”的说法,我怀疑产生于2002年以后,因为康博思快餐的前身是学三食堂,2002年底才改为现在的名称。
北大风景以西门一带为佳,西门风景以未名湖为胜,未名湖风景以恋爱男女为最。未名湖畔,湖光,塔影,杨柳,石舫,小桥,古碑,在在逗引人放慢脚步,品位古典园林之美。这样的环境,确实值得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沐浴于爱情中的男女,在未名湖轧马路是必修课,累了就找把椅子靠着,继续喁喁情话。记得有一回看电视,说的是“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乐黛云和汤一介两位先生,他们一路走来,直到暮年,仍然凤凰于飞,携手未名湖畔。纪录片结束时有个场景,乐先生拨开柳枝,呼唤老伴汤先生来看,汤先生面对镜头有些腼腆,不过还是鼓起勇气过去了。我相信,在未名湖谈恋爱的不只是青年,也包括胸中流淌爱意的老人。
双学位选经济,反映了北大本科生对学业的追求以及追求的趣味。一般认为,经历过千军万马的选拔,能够考入北大本科的孩子,都很优秀。如果一个孩子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博士的话,就获得了“三北”的荣誉称号,可谓根红苗正,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所以在北大,本科生最牛逼。他们对自己要求也特别严格,许多同学选择读两个学位。商品社会经济是热点,于是经济成为本科生选择双学位的不二法门。
康博思的鸡腿我没啥印象,因为每次去康博思都是因为错过了饭点,这个时候传说中的极品鸡腿饭已经销售一空,只有咖喱牛肉饭、咖喱鸡肉饭、红烧牛肉饭和红烧鸡肉饭,让我低回不已,无限怅惘。西门鸡翅嘛,只是一个泛指,并没有一家唤作“西门烤翅”的实体店。据说畅春园南边路上的露天摊位才是最正宗的西门鸡翅,有名的算老丁,他家烤的味道最好,也是北大同学“腐败”的地方。毕业的同学为了重温往日情怀,也会寻着老丁的摊位,泪流满面地啃着鸡翅。不过我对西门鸡翅印象也不深,只记得读硕士时,班长洪治带我到蔚秀园南边的小巷吃过烤板筋,味道好极了,我实话实说哈。小巷和周围的矮房子早已消失,变成了如今的“畅春新园”,不知当年的板筋店可是老丁所开?
硕士毕业后我在社会上晃了三年,重回北大后,发现又有了新版本的“北大四大俗”——学生会里打酱油,十七英里通宵吼,学一食堂看过球,鹊桥版上征过友——顿时产生了物是人非的感觉。看来在学生会里打酱油混个出身的还不少,师弟们告诉我,学生会里派系林立,纵横捭阖,不过在我只是传闻,并未亲见,略备一说吧。“十七英里”是K歌的地方,座落在海淀桥的南边,北大同学常在此处狂吼发泄或者联络感情。我因为年纪老大,也从未光顾此地,只听说一进门就是一条狭长的走廊,颇有十七英里的风范。足球非我所爱,所以我没有在学一食堂看球的体验,也因此不能理解同学们一道看球的叫好和骂娘。鹊桥版上的征友我倒是见过很多回,比较敬佩勇敢的师弟师妹们,尤其是敢于贴出照片裸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