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现象学
教育现象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49
  • 关注人气:5,7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研究的三种方法

(2013-06-09 10:35:48)
标签:

杂谈

按照布列钦卡的思路,教育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思辨研究(与之对应的学科是“教育哲学”);二是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学科是“教育科学”);三是实践研究(与之对应的学科是实践教育学)[1]

无论是思辨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或实践研究,其共同的研究方法是分类、比较和寻找关系。简言之,学术研究就是“学分类”、“找关系”、“做比较”。也因此,学术研究的标题往往显示为“……的类型”(分类)、“……对……的影响”(找关系)或者“……与……的差异”(比较)。

但,具体而言,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论证方式上显示出不同的追求。思辨研究(这里指本质研究)主要关注“是什么”(be),实证研究主要关注“有什么”(there be),实践研究主要关注“要什么”(ought to be)。思辨研究有时也会关注“有什么”(there be)和“要什么”(ought to be)。当思辨研究关注“有什么”时,它与实证研究有些类似,但思辨研究在为“有什么”提供论证实时,它只是从实证研究那里借用证据而不用调查或实验的方式亲自“取证”或“考证”。当思辨研究关注“要什么”时,它与实践研究有些类似,但思辨研究在为“要什么”提供论证时,它的重点是论证“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像实践研究那样仅仅关注“要这么做”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也正因为如此,一般学位论文“不宜”采用实践研究的方式,因为实践研究仅仅提出“要怎么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而缺乏论证(为什么要怎么做)。实践研究的对策往往既缺乏思辨研究的逻辑的说服力,也缺乏实证研究的因果关系的证据。相反,实践工作者在以实践的对策研究的方式提交教育改进咨询报告或议案时也需要谨慎。实践的对策研究只需要提供对策和简单明了的证据(尤其是经验证据),而不必显示为不合时宜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长篇大论。



[1] 也可以将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统称为“经验研究”。考虑到经验研究容易在汉语语境中被误解为经验总结,本书不采用“经验研究”这个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思辨研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