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述历史琐议柳若影

(2024-03-26 13:27:34)

口述历史琐议                       柳若影

 口述历史琐议柳若影 (2015-02-27 19:46:23)[编辑][删除]

    我进行影像口述历史的实践应该是始于去年。先后有女传奇人吴胜明,贾平凹文学馆访谈,董治顺访谈等。今年计划有李沙铃、赵季平、陈忠实、邢小利、周志杰、杨明等人。这是一门新的学问,也是一门有意义的实践。

   口述历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实践,已经形成一套专业标准和规范。美国口述历史学者唐纳德·里奇撰写的《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其实就是一本工作手册,在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制定的标准中,详细规定了“对于受访者应尽的责任”和“对于公众与专业本身应尽的责任”,口述历史的法律授权样本也形成了固定模式。不符合这些标准,就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口述历史访谈,只能称为“个别研究者”的访谈。
   新闻界也早已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新闻采访一般不与受访者签书面协议,记者常常一天采访许多人,不能与采访对象逐个签约。但口述历史要求必须与受访者签约,得不到授权便不能随意使用访谈结果。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 采访行为中的不同之处;口述历史琐议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柳若影
                            (口述史开创人   唐德刚    
  记录方式不同。录音,对于口述历史访谈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则是可选择性的。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记者一般都不录音,或者录了音也没有时间整理文本。而口述历史的标志就是以录音或录像记录谈话,如果没有留下影音资料而仅仅是笔录,一般不能称为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还要整理出全部文本,这也是它与新闻采访的重要区别。口述历史访谈强调完整性——全程录音、全部整理。由于录音时间与整理文本时间之比常常是1:4,新闻记者大多没有时间整理全部录音,仅仅抽取其中的只言片语。

  对于访谈的原始记录,记者以个人方式保管(是否长期保存全凭自愿),而口述历史学者以档案管理的方式长期保存。

    另外,我们应该明白口述史学、书写史学、影视史学三个概念是不同的。
    电影与历史的关系,是近二三十年来新史学萌兴后研究的新方向。虽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于1988年创造新名词“historiophoty”,为电影与历史研究正名立义,但海内外其他历史学家对之的翻译称谓和定义见解却各不相同。然而从总体来看,电影作为新兴的言说历史、解释历史的方式,正逐渐成为历史学家们争论和研究的对象。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发表《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一文称:所谓“historiophoty”(影视史学),是指以影视的方式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后来,台湾中兴大学的周梁楷教授首次把它译为“影视史学”,以“史学”这个名词来强调“historiophoty”是门学问,它也应有自己的知识理论基础。
    在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影视史学作为一种后文字时代的历史思维模式和历史表述方法,以其特有的能力在长期以文字形式的书写史学前挤出了一条成长之路。由于影视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和要求使得影视史学也拥有了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影视史学集图像、声音,甚至文字于一体,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影视史学偏重于叙述(重现)历史;
  (三)、影视史学是一种后文字时代的历史形态,它在思维模式、表述方式,甚至对历史和历史事实的看法和认识上,都不完全同于传统的口述史学、书写史学;
  (四)、影视史学在形态上和实质上都是与口述史学、书写史学相并列的表述历史的形式。
    影视史学不仅仅是提“另类”的素材来补充历史史料,或仅与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相互印证,它更着重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历史、去描述历史;不仅仅是提供了人们一扇“看”历史的窗口,而是一种人们用来“看”历史、表述历史的新方法。因此影视史学不同于一般的史学,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意义。
    首先,影视史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专业史家的重视。目前,人们更多的是从影视接受有关过去的知识,而不是从学究式的历史著作。长期以来,专业史家习惯于文字书写和文字思维,并用文字的方式和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和传授历史,历史学在学究的象牙塔里固步自封,使得原本有趣、丰富的历史变得柘燥无味、生硬无聊。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下,历史学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即使专业史家也对历史缺乏激情;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历史系注册的学生日趋减少,学生和大众都不重视历史。影视史学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历史教学方式,使其成为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动态传授。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设立“影视史学专用教室”,开设“影视史学”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其次,影视史学是历史大众化的最佳方式。当代历史学家已从往事的简单再现深入到大众历史的重建,从“自上而下看历史”到“自下而上看历史”。80年代以来,有些历史学家已开始热衷于“大众历史”,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传达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意识和训练历史思维。历史学要大众化,除了主要地通过历史教育达到这一目的外,还可以以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到大众中去。影视以其独特的能力,既有助于学究式的历史走出高深的象牙塔,又能使人民大众从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历史知识。
  再次,影视史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历史学也日益取得重大进展。摄影机、影印品、录音机、电影、电视等等,都被用来追述往事和历史人物。相应地,实物资料、口述史料、书写史料和影视资料相互印证。影视史学还开拓了人们的传统的历史思维模式,既有文字的思维,又有图像的思维。
  最后,影视史学改变了历史学的单一的表现形式。单调的书写表现形式使历史学充满着沉闷气氛,专业史家只能在汗牛充栋、满是灰尘的故纸堆里爬梳史料,生动、丰富的历史变得毫无生气。在21世纪,世界日益走进一个图像的时代,历史学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那种单一的史学研究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历史科学呼唤着变革。影视史学,正可以和口述史学、书写史学一道昂首前进。
   影视史学既是最年轻的也是最古老的历史学科。说它年轻,是指它应用的是最新的影视的思维和方法;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才是历史学科最早的形式,包括壁画、遗址、文物等一切人类有意或无意地留存在自然界的遗迹。我们相信,影视史学必将使历史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加现代,更加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