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大学术发现;学者型私人博物馆--------------柳若影

一部30多万字的《中国钢琴史》,实际上讲了一个问题;“学者型私人博物馆”。
雨桐:
宁老师通过《情韵》与《柳若影随笔集》对网络文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学术性的凝炼与总结。《中国钢琴史》更是开创性的对中国钢琴文化进行了搜集与整理,为推动钢琴与传统中国音乐文化的结合、丰富和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更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做出了杰出贡献。
历时近20年,也是讲这个。
不过,它是“学术文学著作”,不是按照“纯论文的方法”写的。
王宇彤(航空工业部012基地宣传部原部长、网络文学作家);
李志鹏(国家一级编剧、宝鸡市剧协名誉主席) ;
很好!学者型私人博物馆,这个命题很有意思,既有看点也合文道!
个见:可否改"私人”为"个人"(个体)或循建国前惯称"私立”?这样或可减弱涉商之嫌?~仅供参考!
正能量网文大咖,学者型个人博物馆的创立者,不追名逐利,不虚意逢迎哗众取宠,严谨治学,质朴本真,著述雅俗共赏,如此大写意的晚节,怎不令人感佩,怎不由衷翘指一赞!
张亚南(西工大教师、陕西大学生在线原编辑);我见证了《情韵》和《柳若影随笔集》创作全过程,是网络文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宁老师,笔耕不辍,值得学习。
武静静(某大学研究生);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中国人写的钢琴史,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