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细雨朦朦。我撑着伞来到“怡人湖”边 ,湖边的垂柳、青松静静的伫立在那儿,鸟儿没了,今天到这儿散步的人也没了。我只看到一个男孩站在松树下打手机,他打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怡人湖”边 铺着红色的砖,路面没有积水,行走起来感觉很好。
看着天上灰灰的云,感受着似有似无的凉风,上午开会的场景一幕一幕出现在眼前。
今天上午,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调研组许敏敏一行前来调研。陕西教育工委宣教处李博飞处长、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大学生在线”及西安十多所高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讨论发言非常热烈。听到了不少好的经验,也听到了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过了12点。会后参观了“陕西大学生在线”网站。
在去吃饭的路上,我问许敏敏什么时间回去,她说下午4点。
我想,我的书包里还装着一本书,我的这本书送给她,并且详细的谈一谈我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想法。
上了饭桌,大家在会上没说完的话又说起来。
“陕西大学生在线”理事会副秘书长、“陕西大学生在线”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迪民又向各位介绍起我来。
黄迪民说,“陕西大学生在线”开设了“宁生录散文专栏”,现在已有200多篇文章啦。
大家说:“那为何不出个集子呢?”
“正准备出”,我站起来,从书包中取出样书。
李博飞处长拿了过去。他说,这一本给我了。我说:“好”。
李博飞处长很激动,他端着酒杯来给我敬酒,我说,请多多支持。他说:“好”。
许多人问:“还有没有?”
我说:“仅此一本”
“哈哈!我们也想看看哩!你快点弄出来吧!”
我忽然感到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透进了我的身体。我平时并不沾酒,这一下连饮三杯。
2008年年底,散文专栏已有100多篇文章,40多万字,我把它集结起来,准备出一本集子。
跑了几家出版社,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书稿内容作了审定。出版社要我自费出版。有许多朋友在问:“书出了没有?”,我说,赵本山“不差钱”,我现在是“只差钱”。
后来想到出“电子书”,这样花钱少,也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
今天得到这样一个机缘,我似乎感到出书有望。我好象有点兴奋。
但我也不太兴奋。我的享受已在写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了。台湾女作家张曼娟说,当你的读者因你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而得到启示,那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我深深的赞同她的看法。
我是一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我也是一个注重感受过程而不太注重结果的人。我耕耘了,感受了,结果嘛,随它去吧!
天上的灰云似乎渐渐的淡了,有少许地方绽开。
从遥远的地方听到了一声鸟叫,但我寻不到鸟儿在哪里。我想,它一定在密密匝匝的树林里,但我猜不出它在哪个枝桠上。
我在“怡人湖”边一圈一圈地走着,犹如我在写一篇一篇的文章。
雨滴落在湖面上,轻得听不出声音,
柳树似乎对我说:“先生,该回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