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一个人的家乡
(2023-11-16
14:41:23)
文学是一个人的家乡,这是作家刘亮程说的。
我认为说得好。
他说,每个人都是有家乡的人,每个人都是被家乡塑造的,家乡把我们塑造成我们自己的模样。而我们成年之后或者离开家乡之后,需要用很多年的时间,才会一点一滴地去认知和领略家乡给过我们什么,当我在远处一点一点去寻找家乡记忆的时候,才会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家乡。
家乡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有我们的爷爷奶奶,有父亲母亲,当你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你张开嘴呼吸第一口空气的时候,在这个地方你们祖先已经断掉了无数口气,是无数祖先离开这个世界传递的空气,传递的天空和大地。他们从所有道路上收回自己的脚印,所有的道路都是为你敞开的。就在你出生的那个瞬间,家乡给了你整个世界,天空、大地、空气,日出日落、白天黑夜,以及此后陪伴你一生的那些年月。所有这一切花开花落,风声摇曳,都是家乡的留存。
写作本身其实是向你的出生地在寻找,向你的家乡寻找。当你离开家乡时,家乡早已纳入心中,变成记忆。每个人的家乡记忆可能都不同,有的人把家乡埋在心中,有的人不断翻找自己的家乡,用一篇篇文章去书写家乡。
我2009年写的“在乡间”就是如此。
在乡间 (柳若影)
(2009-10-19
18:36:53)
今天晴了。
太阳升起了。红中带黄的光,洒在院子的房顶上,洒在那几畦菜地上。有几只小鸡,来回在院中走,小黄狗卧在窝边,小猪呢?“哼哼哼……”,在窝里呢!
椿树叶,有点细,梧桐叶,有点大,杏树叶,不细也不大。树叶在小院清新的空气中,树叶也在小院红中带黄的阳光中。深深地呼吸着这小院清新的空气,悠悠的走在小院中。
几只鸟儿从天上飞过,那声音,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那一片白云中。
风,徐徐的吹着,扬起了丝丝垂柳,吹落了片片黄叶。
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青草,到处是泥土味。
有袅袅炊烟从小院中升起。偶尔,从远方传来几声秦腔。我想,这秦腔,一定是一个在地里劳作的人,他吼一吼,心中才会快乐的。
浩渺无涯的天,浩渺无涯的天空下一个古老的乡间,在这浩渺无涯的天空下一个古老的乡间里有着我难忘而永恒的记忆。
我记得,村边有一口井,用辘辘绞水,那辘辘已经被绳子磨出了很深的槽,井深几十丈,绞上来的水很甜,人多时要排队,井边站着长长的队伍,一人手里拿着一条扁担,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你走了,我来了。一茬一茬,一批一批,很是热闹。我那时很瘦小,每次只能挑两个半桶。现在,这口井早已没了,自来水管通到各家各户,自然不用再绞再挑了。但我仍然怀念那甜甜的水,在炎炎夏日,当你绞上一桶清凉的水,舀一勺,一饮而下,那种痛快的味儿至今仍能感受得到。
乡间有青青的山,乡间有绿绿的树,乡间有弯弯曲曲的路,乡间有我儿时生动活泼的记忆。
我倘佯在这条弯弯曲曲的路上。四周是一片碧绿的苞谷地。青少年时代的身影似乎就在这无边无际的苞谷地里。
遥远的童年少年,漫漫的几十年!又似乎在眼前,承载童年少年时代的土地山河树木依然还在,看到这些土地山河树木似乎看到了当年所发生的一切。比如,挖野菜,上山砍柴,耕地,去小学的那一条路,那一间校舍,还有那讲不完的故事。
风,吹起了。似乎是从北山而来。风,一阵大,一阵小,弥弥漫漫的风,吹在这弥弥漫漫的旷野。无边无际的苞谷地,如海;宽宽的长长的苞谷叶摆动着,沙沙作响,如歌。晚霞仍然是那么灿烂,晚霞中的苞谷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柔色。呵!想起来了,我当年曾在这片苞谷地里捉过迷藏,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如今都在哪里呢?
我触摸着这乡间的树,我沐浴着这乡间的风,我走在乡间的路上。一切都如当年一样。那小小的村落,那袅袅炊烟,那一座座小院,还有那枝枝杈杈弯弯曲曲的小路,当然,还有那一片映照着乡间的晚霞。

淡墨老师说:乡村生活十分浓烈,所展示的,也是乡村很有典型意义的事物以及生居,文章朴实生动,我觉得很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