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宁生录散文(转杨建雄文)-------------------柳若影

(2023-03-02 08:31:58)

读宁生录散文(转杨建雄文)

 (2014-05-08 19:42:31)
读宁生录散文
 
杨建雄
 
   认识宁生录老师是在陕西大学生在线,那是多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宁老师作为陕西大学生在线工作人员在会议上作了发言。之后,宁老师随陕西大学生在线发展中心主任黄迪民教授访问西安翻译学院。再之后,陕西大学生在线做的文化访谈以及网络文化征稿等活动,宁老师的文章和讲话都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文化的力量。而更多地反映宁老师网络散文的是他出版的散文集《书韵琴声》。
   近日,陕西大学生在线召开联络站会议。宁老师在会议上作了主旨讲话,有关中国梦的摄影大赛的,宁老师的身份是此次大赛的评委和陕西大学生在线网络文化顾问。我在会议厅的最后一排和当代大学生们一同分享了宁老师的心声。他在讲西安电视台为他拍摄电视专题片的小故事中让我懂得了摄像是一门艺术,同样是一门学问。之前,宁老师将他的新书赠送我,并签上了他的名字。
   会议间歇我就爱不释手地翻看这本书。想着为宁老师写点文字,谈谈我对宁老师作品的几点认识。
   评论文章大概有三个角度来说,一个是专业人士的评论,二是读者的评论,三是同行的评论。我想我应该从读者的角度最好了。
   这本20万字的书,是宁老师人生历程的精华,更是人生智慧的结晶。之所以这样论说,是因为书中的网络散文很多谈到了宁老师人生心迹。比如,宁老师回忆母亲的文章里有母亲告诉他的一句话,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火焰山。还有宁老师在叙述三线建设中出书的人生记忆,还有有关印厂工人的记忆。在宁老师的这本书里,更多读到宁老师人生丰富的智慧。宁老师在陕西大学生在线学会了使用电脑,又学会了摄影。在离开陕西大学生在线工作岗位后,宁老师又到了热爱的琴行工作,而后,宁老师产生了要创建西安市钢琴博物馆的想法,让人感动的是宁老师在书中也阐述了理由,并为梦想而不断努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宁老师踏出国门的一段人生经历,还知道了宁老师走过天南地北。在不断地阅读宁老师的书时,对于我产生深刻影响的是能透过文字感受宁老师热爱生活。宁老师的文章没有说教,更多是对人生幸福的回馈,比如他自信地说人生从60岁才开始,多么豁达的心,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人生路上不管有什么风雨,有坚强的心是如此的重要。在翻阅宁老师这本书时,我时刻都在像是阅读宁老师人生走过的一个个踩得很稳健的脚印。如果说干一行爱一行,宁老师就是我的楷模。宁老师从当记者写起他在汉中的每一个难忘岁月,写了为什么能爱上摄影,是因为一次重要会议,扛着摄影机就上了战场。在反省人生憾事时,宁老师最为感慨的是自己没能说普通话,而风趣地归结为如果会说普通话就能当上更大的官。宁老师绝不落在时代发展的脚后,2005年就在新浪开通了个人博客。2008年在陕西大学生在线学会上网,这几年又热爱上了摄影摄像。
让我了解宁老师另一面的是宁老师在陕西大学生在线几把刷子都会来。比如写新闻,比如拍摄片子,比如组织会议,还有漫谈文化散文。
宁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个60多岁“小伙子”风风火火的人生状态,他的一次经历也让我值得学习。在西工大开完会,我们分手时,他给我讲述了独行翠华山。一次,和朋友相约去翠华山。不料朋友没能如约,他就独上翠华山。经过一天的攀爬与劳顿,宁老师连夜剪辑出了专题片。这不能不说宁老师是勤奋的,更是带着浓烈的感情在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宁老师在文章里也谈到了去贵州采风的篇章,作为我曾经也游历过的地方能产生共鸣。宁老师在书里“我为我歌”的写作令我敬佩,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