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仕一邦:新政策效果明显 高房价元气大伤

(2010-05-06 16:59:21)
标签:

房产

仕一邦:新政策效果明显 高房价元气大伤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当前房地产市场明显出现观望氛围的浓厚,也正是由于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立夏的季节房地产市场却迅速地进入了冰川期。而从当前市场来看,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虽然少数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坚挺,但成交量持续萎缩,一线城市今年五一黄金周成交更是跌入冰点,显然观望情绪的浓烈对于楼市影响极深。而从现状来看,高房价已经被政策伤及元气,而房地产市场也已经进入政策调整期,那么相信,在后续政策的不断出台下高房价会加速回归合理价位。

 

近期,受新政影房贷新政等调控影响,今年4月,在楼市经历了3月底成交量井喷之后,总共只有24个项目计划开盘。而到了5月,这个数字骤然上升为41个,与去年同期的5个新盘数量相比增加7倍,其中市内六区计划开盘项目8个,环城四区11个,滨海新区9个。5月市内六区预计开盘均价为20400/平方米,与4月份相比,每平米下跌了116元。由此来看,新政已经对天津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伤及元气,而开发商在五月份的集中推盘很可能会加速天津房地产市场的房价下滑。

 

其次,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今年“五一”期间房屋成交量之所以大幅下降,重要原因在于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其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市场热度速降,二手房房源供给明显增加,众多购房者转入观望。而五一三天小长假从重庆房地产市场来看,重庆市共成交商品房775套,成交量同比下降超过64%,合计成交面积 61461平方米,成交金额约3.6亿元,成交均价5857/平方米。由此可见,新政策力度之大,效果快速明显,让火爆的楼市瞬间冷却。相信,在政策不断的巩固下高房价存活的时日已不再多。

 

再有,上周全国32个重点监测的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积出现环比下降。有26个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积出现环比下降,其中南京跌幅最大,环比下降77.85%。在9个重点城市中,剔除政策性住房后,北京成交面积环比仅上涨0.40%,其余包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广州等8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均出现下降,除重庆下跌 5.93%外,其他城市跌幅均超过20%。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成交量的下跌也是促使房价回归合理的首要前提,那么,就此来看,在新政的直击下高房价正在被瓦解中。

 

还有,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自新政出台后,退房潮明显凸出,首付和贷款利率的增加,也使一部分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推迟了购房计划。而为了避免新政后,贷款紧缩和成交量下滑造成的资金短缺,开发商会采取加快推出新盘,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而这种做法我们也已经看到。而不少购房者在本次新政调控下也认为,目前房价明显出现下滑趋势,不如再观望一段时间。而楼市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购房者买不买账,那么,现在购房者看到房价明显有了松动,观望气氛也在随之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也意味了政策已经奏效,而在政策的推动下高房价已被稳住。

 

最后,房地产调控新政策出台后,虽然没有出现整体性降价,但是下浮的趋势极其明显。而在这种趋势下也不断的影响着开发商,据了解,从今天起,恒大地产全国约40个楼盘同时推出8.5折促销让利活动。这是新一轮楼市调控背景下,第一个擎起降价大旗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标志着高房价开始松动。而此举的出现,将会让购房者对于楼市期望更大,并且延长和加大观望气氛,那么这种情况也会加速房价早日回归健康合理价位。

 

综上所述,仕一邦www.shiyibang.com 认为,这次调控主要是因为高房价引起的,所以高房价就是主要调控目的。而在新政出台至今这短短的时间内,各地成交量明显下滑,购房者从火爆的购房气氛中被一下子冷却观望,而开发商也用提前开盘来回笼资金,还有认为政策不会影响到高房价的呼声在渐渐变小,这等等的现象足以说明了高房价正在走向合理价位,房地产市场也正在被政策引向一条新的健康之路。而相信伤了元气的高房价没有理由在继续坚挺。(注:仕一邦是内地一家智库机构,专致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我机构观点。)

 

热推:中国房地产行业2010年一季度行业总结及市场未来分析,点击查看!

学雷锋热推:天津搜索,天津本地网站导航,点击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