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贷优惠利率政策执行有点“难”

(2009-01-05 10:04:13)
标签:

房产

 

  新年伊始,四大国有银行发出存量房贷利率可以打七折的声音,此前一些中小银行也早已以各种形式给存量房贷最低折扣。可具体到不同的银行不同的贷款客户,能否享受七折房贷利率却依然不够明确,贷款买房的市民纷纷打算,尽量争取到最低利率,否则可以考虑转按揭。

 自2008年10月27日房贷新政公布后,之前已在商业银行贷款买房的,其个人房贷客户(即存量房贷)利率能否享受优惠利率,就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直到2009年元旦假期,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房贷份额最大的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已出台政策,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7折优惠利率。

  尽管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已经陆续承诺,存量房贷原则上也可享受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打七折的最优惠利率,但具体到每个客户的执行却依然有点“难”,—首套房、普通自住房、贷款余额、信用记录都成了打折前的一座座大山。

打七折有区别待遇

  “我的房贷利率到底能不能打七折?”新年第一天上班,付元(化名)就四处打听此事,他在一家国有银行有近50万元15年的房贷。“媒体上说都可以转,可我问了营业网点,打了客服电话,再问了信贷员,说法却都不尽相同,到底怎么申请,什么条件能享受七折利率,我还是不明白。”

  “这里面肯定有一个甄别,行内认定的优质客户,信用好的客户肯定能享受到最大的优惠。”某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再说回来,如果所有人都享受七折,银行也吃不消。”

  从政策来看,监管部门此次并没有“一刀切”,各商业银行总行也没有一刀切,而是纷纷把审核的权限下放到分行,而有的分行则将审批权又下放到了支行。建行有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建行总行要求各分行结合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区分地域、楼盘、客户,合理评估贷款风险自行决定,并要体现差别化的执行要求。

  具体到执行层面,各行也采取了分类对待的原则,如有的银行就明确优质客户申请一般能够获批,其它客户则要从其收入状况、信用状况加以区别,可分别给予7.5折或8折乃至7折的优惠。

  有的银行还采取了贷款额的限制,如农行明确必须是初始贷款金额为30万元方可自动调整,光大等银行公布的条件则是贷款余额达到30万元,即截至目前商业贷款余额要超过30万元,才能申请享受7折优惠。这其中要明确的是,如个人客户办的是组合贷款,公积金贷款余额并不能计算进30万元内。

转按揭要计算成本

  如果不能享受到七折利率,有市民就表示,会去做转按揭—以新客户身份享受最优惠利率。对此,银行业内人士提醒,首先要算清楚成本。

  如转按揭加上1%到2%的按揭费、担保费、保险费、抵押登记手续费等费用,累计支出可能在6000到7000元,即使有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免去按揭费,其支付的成本也可能要2000到3000元。这时就必须算清楚一笔账,如申请七折大概能省多少钱。“如剩余贷款不到十几万元,根本没有必要去做转按揭”。一银行信贷经理建议。

  另外,目前政策允许的是“平转”,并不允许“加按揭”(增加贷款额)。因为“平转”业务是指由下一家银行贷款给客户将上一家银行的贷款还掉,然后再办理新的贷款,但是公积金贷款如果还清后,就不能再贷出来,所以只有纯商业房贷能“平转”,公积金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组合贷款是没办法转掉的;此外,“期房”(未取得房产证)也不能转按揭,因为转按需要抵押担保,如没房产证则无法进行。

外资行暂无房贷新政

  针对存量房贷能否打七折的问题,包括汇丰中国在内的几大外资银行新闻发言人则均回复称,暂时没有更新的政策需要披露。

  在汇丰中国、渣打中国、东亚中国、花旗中国四家外资银行中,汇丰中国、东亚中国、花旗中国的相关人士都表示,还没有接到上层关于存量房贷可以打折的通知。不过渣打中国的客服明确表示,目前渣打执行的是自2008年12月23日起开始的新政策:即大于5年的首套普通住房打8折,大于5年的首套非普通住房打8.2折。

  “其实,不仅仅是房贷,对于所有的信贷业务,我们现在基本上都不会大力去做。”某知名外资银行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该人士称,由于2008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外资行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信贷状况,包括存贷比指标、利率指标、行业景气指标等。“关于2009年的信贷投放计划,也需要考虑到整个集团年报的情况,才能最终确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