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BS应用的前世今生

(2011-01-12 18:30:55)
标签:

lbs应用

it

分类: 程序开发与测试

                                        

简单的说,LBS就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所有的服务只要和位置有关系的,都可以称之为LBS一类。

具体的说,LBS又称定位服务,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相互配合,以空问数据库为基础,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位置服务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它是移动通信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客观要求。

相对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业务的发展来说,基于LBS的应用在我国的发展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由于受到技术以及产业环境等方面的限制,LBS一直很难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在这一小节,主要是研究LBS的发展历程,以及LBS应用从最初的难于得到发展到现在的飞速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变迁。

总的来说,从目前的LBS发展以及LBS市场来看,可以把LBS应用或者说LBS产业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胚胎期;

2)    第二个阶段是LBS的缓慢过渡期;

3)    第三个阶段是市场适应期;

4)    第四个阶段为飞跃期。

下面对这四个阶段的研究来整体认识LBS应用以及研究LBS产业是如何行成的。

1.1 LBS胚胎期(1970年代-1990年代中后期)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建设GPS卫星系统开始,LBS的应用就拉开了帷幕,GPS的设计初衷就是为定位服务的,尽管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定位以及基于定位结果的应用这两个概念已经诞生。

几乎在着手建设GPS系统的同一时刻,美国颁布了911服务规范,基本的911业务(Basic 911)是要求美国通信委员会定义的移动和固定运营商实现的一种关系国家和生命安全的紧急处理业务。和我国的110/120等紧急号码一样。要求电信运营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跟踪到呼叫911号码的电话的所在地。而这个时候,第一代手机才刚刚可以投入运营,因此此时提及的定位可能最多是针对有线的定位,估计这个时候,无线本身还不是很稳定。

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让定位这个业务需求变得更加紧迫。1993年11月美国一个叫做詹尼弗·库恩的女孩遭绑架之后被杀害,在这个过程当中,库恩用手机拨打了911电话,但是911呼救中心无法通过手机信号确定她的位置。由于这个事件,导致美国通信委员会在1996年推出了一个行政性命令E911,要求强制性构建一个公众安全网络,即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通过无线信号追踪到用户的位置。

E911有有线和无线之分。有线中由ISUP协议进行了保证,主要与有线网络有关。而美国通信委员会定义的无线E911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要求运营商通过本地 PSAP(Public Safety Answering Point)进行呼叫权限鉴权,并且获取主叫用户的号码和主叫用户的基站位置;第二个版本要求运营商提供主叫用户所在位置精确到50-300米范围的位置信息。无线E911第二版最重要的是用户位置的定位。对于位置定义有如下几种方法:

1)    AOA(angle of arrival )指通过两个基站的交集来获取移动台(Mobile station)的位置;

2)    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工作原来类似与GPS。通过一个移动台和多个基站交互的时间差来定位;

3)    Location Signature位置标记。对每个位置区进行标识来获取位置;

4)    卫星定位。

5)    此时,移动通信第二代已经投入运营超过10年,第二代通信相对成熟,无线定位得到更多的关注。

此外,说这段时间是LBS的胚胎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WLAN的发展,1990年成立IEEE802.11WLAN标准工作组,1997年6月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IEEE802.11(别名:WIFI)标准。该标准制定之初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的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主要用于传输数据。但今天对于LBS来说,WIFI定位已经成为一个精度较高,在定位家族占有一席之地的成员了。

1.2 LBS过渡期(1990年代末--2004年)

在经过胚胎期,特别是E911的颁布,使得移动运营商投入资金和力量来研究位置服务,研究定位的技术,研究LBS可能的服务领域以及LBS内容的理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E911催生了LBS产业市场。

LBS服务三大目标:你在哪里(空间信息)、你和谁在一起(社会信息)、附近有什么资源(信息查询)。基本上这三大目标构成了LBS最基础的内容,基于LBS的应用也从这三大目标开始着手,不断的丰富LBS的服务,概括来讲,LBS服务被分为五类:

1)  自我定位。通过LBS服务,获取我的位置。

2)  路线导航。通过LBS服务,获取从这到那的导航路线,或者是智能规划路线。

3)  信息查询。该业务主要是通过LBS查询具体的对象或者信息。

4)  基于位置的识别。相当于知道了一个点,就知道这个点是什么,或者这个点和什么东西相关。

5)  突发事件服务。当出现特殊情况下向相关机构发送带求救或查询的个人位置信息。

这个阶段,LBS在国内以及国外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技术以及产业环境的影响,发展过程相当缓慢,分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  产业链环境影响。真正的开展LBS服务,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从技术基础到业务推广应用整个大环境的支持,运营商的投入有限,主要原因是由于业务扩展原因导致重视不足,而业务扩展不积极的原因,则是基于当时的定位技术以及当时的市场需求不旺盛,商家难于找到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2)  基于位置信息量不大。由于互联网地图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POI点或者是位置信息量很少。

3)  用户不能接受。由于用户担心自己的隐私可能被暴露,不情愿使用LBS服务。

4)  定位成本。限于2G时代的通信,定位带来的流量成本就不得不考虑了。

5)  手机终端制约。手机终端没有考虑或者没有过多的考虑基于定位的应用,导致手机终端对定位的支持不够,限制应用,特别是智能机的概念,限制LBS应用的发展。

6)  政府部门导致的法律问题。政府对地理位置的公开没有很好的规划出台。

7)  技术因素。由于定位技术的原因,导致定位的精度以及准确度较低,而GPS数据的时效性欠缺等等因素。

LBS应用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早在2004年,LBS就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流行,日本的LBS市场产值在2004年就达到5.5亿美元。在国内,中国移动在2002年11月首次开通位置服务,如移动梦网品牌下面的业务“我在哪里”、“你在哪里”、“找朋友”等;2003年,中国联通在其CDMA网 上推出“定位之星”业务,用户可以在较快的速度下体验下载地图和导航类的复杂服务;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似乎也看到了位置服务诱人前景,启动在PHS(小 灵通)平台上的位置服务业务。 在这个时期,LBS用户消费市场没有能够打到自己的位置,其普遍被应用于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联动领域,如公交、出租、货运、长途客运、危险品运输、内陆航运等交通运输工具开发相关的运输监控管理系统等等。

但是由于当时移动通信的带宽很窄、GPS的普及率比较低,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并不旺盛,所以,几家大的运营商虽然热情很高,但是整个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顺利启动,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无人问津。

1.3 LBS市场适应期(2004年-2006年)

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LBS不断的走向成熟,但是LBS的市场应用以及消费者对LBS的需求不像互联网那么活跃。

这个阶段的LBS以赛格、中国卫通等位置服务提供为代表,主要定位是基于GPS定位,主要的产品是路线导航、位置监控等产品。由于基于LBS的产品缺少多样性,用户的需求没有真正的被激发出来。由于基于GPS定位,这个阶段的产品成本相对较低,出现了大量的LBS服务的企业,但是大多数提供LBS服务的企业还都只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提供位置服务的企业不下千家。在寻求定位市场的垂直领域竞争相当激烈,也正是由于局面混乱,导致了这个市场存在恶性竞争,服务质量差、投诉多等等问题,因此亟需能有一个或几个上规模的企业能够对整个行业进行重新整合,以便规范我国的LBS市场。从而能够让广大用户能够真正体会到LBS能够带给我们的种种功能。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地图的出现,加速了LBS产业的前进速度。

1.4 LBS发展的飞跃(2006年-)

这个阶段的LBS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这个阶段,LBS市场规模每年以80%的速度增长,并且在05年以及06年较之前增长超过100%。移动应用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预测,LBS在2014年产生的营收将增长至140亿美元。在从所周知LBS市场蕴藏了巨大商机的前提下,通信运营商、地图厂商、软件开发商、终端厂商等整个LBS产业链中的众多参与者都积极投入其中,大力推进LBS服务以及应用,促进LBS爆发性增长。

在这个阶段,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促使LBS市场快速发展。

1)  无线技术和硬件设施得到完善,定位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特别是利用WIFI定位技术的出现。这些为LBS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2)  智能手机的出现促进更多的LBS应用发展。

3)  定位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轻松的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位置或者足迹。

4)  互联网地图的出现,给LBS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5)  智能手机走进普通用户的视野,今天的手机数量已经超过了电视、PC等各种终端。拉下来的基于手机位置的应用可想而知了。

6)  2.5G(GPRS)以及3G给更多的用户带来了低廉的网络流量体验。

在这个阶段的出现的产品,不计其数。在这个阶段内,国内的LBS发展又可以分成两个小的阶段,第一个小阶段从以贝多为代表的基于LBS的社交网络应用产品上线开始,第二个小阶段是从国内的类foursqure产品出现为标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谈微创新
后一篇:Hadoop学习总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