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常规教育方法(一)
(2013-09-04 20:37:14)分类: 他山之石 |
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常规教育方法
一、让学生逐步适应“本质性”飞跃的学校生活环境.
一年级新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既陌生又新奇,教师应首先带领他们熟悉学校,把学校的光荣传统以及往届优秀学生的事迹介绍给他们,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其次是让学生了解学校各项设施及功用。可以边看边讲,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办公室,特别要告诉学生厕所的位置。再次是告诉学生并通过学生传达给家长学校的作息时间,还要教会学生使用课程表。此外,要让每个同学在班集体中做一下自我介绍,使学生逐步熟悉学校这个“大家庭”
二、采用灵活形式,加深学生对《行为规范》的理解,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一种“设计”。预备铃响进课堂,做好上课准备,桌面文具摆放应作统一要求,做到整齐、美观、使用方便;上课后,师生相互行礼问好;课间让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一切准备。
(2)“两要两不”。即: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随意下位、说话、吃东西;要积极动脑,争先发言,不要思想“开小差”。要特别注意纠正个别学生在学前班养成吃零食、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
(3)三种“姿势”。包括听讲姿势要求:头要正、胸要挺,腰要直、腿要平,看前方、认真听,做个爱听讲的好学生;读书姿势要求:两手拿书立桌上,坐得端正看得清,眼离课本一尺远,读得正确又响亮;写字姿势要求:五指用力各有用,书本身体都要正,一尺一寸一拳头,正确端正又干净。把课堂常规要求编成易记易学的歌谣。小学生很快就能熟练地背诵,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进行讲解。
三、结合儿童年龄特点进行队形训练,体现“规范加特色”的校风、学风.
一年级新生的队形训练是一个难点问题,开始可以让学生记牢自己所在行、列的顺序,熟悉前后左右的同学;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反复训练队形、步伐、喊号子,逐步达到集合站队“快、静、齐”的要求。不少学校都采用了学校通道标画行走路线的办法,要求学生上、放学都要按规定路线,上学时进校门后自觉排成一行进校;放学让各班按照学生回家方向排成两路纵队,教师帮助体育委员整队,正副班主任亲自把学生送出校门,使上、放学保持秩序井然。
四、针对儿童心理特点,树立榜样,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动人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远胜于空洞的说教,班里表现好的同学就是最生动的例证。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在听讲、答问、作业、纪律、劳动、体育等方面的“领头羊”,给学生以正确鲜明的导向和示范。发挥集体的力量,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周举行的升降国旗仪式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让他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受到思想陶冶,再伴以讲革命故事、请老前辈做报告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新生短时间内还没学会做操,教师可带他们“见习”看着高年级同学整齐漂亮的动作,新生会非常敬佩和羡慕,并且自然进入“情景”,这时再加上教师的规范指导,使模仿学习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