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浅谈

标签:
教育育儿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
分类: 教育随笔 |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浅谈
http://img2.3lian.com/img2007/6/11/006.jpg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结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探索与体会。
一、恰当及时的教师评价语言,收获惊喜。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特别的作业》一课时,学生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一个孩子说:“把‘作'的单人旁换成日字旁,就成了‘昨',昨天的昨。”我这样说道:“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学习生字的好方法。”又有孩子孩子说:“请别人让开的时候要说话,所以‘让'这个字有言字旁。”我立即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字,我很欣赏你。”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
由此可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不用居高临下 , 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会超过了老师,比如孩子的想象。对学生良好行为表扬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做不到这一点 , 吝惜语言 , 哪怕学生的答案已接近完美, 也只是用 “ 就是这样 ”“ 对 ”等稍作含糊肯定。但我们应该清楚 , 师生之间原有的知识基础根本不在同一根线上,差异很大, 在小学阶段更不用说。所以 , 对待学生精彩的发言、精彩的朗读、独特的想法以及丰富的想象,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用这种间接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某些时候及时的评价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随时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机智的评价语帮助学生判断、明理,让学生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感染时也得到心灵的洗礼,从而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调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用语言发挥同伴相互影响作用例如: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树的故事》一课,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朗读的成果时,我指导学生也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一评同学读书的情况。经过一番指导,学生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语言“很好”、“不太好,声音有点低。”等对同学进行概括性评价了,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周佩洁同学,你读得不错,真像和老树在说悄悄话呀!张伟,你就差一点,你和老树感情不够深,声音有点哑。”……慢慢的,我觉得学生由拿着放大镜给同学找缺点逐步地向客观的评价甚至是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
总之: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应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她)”,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而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第三者(旁观者),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议更好)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语言中领悟成功感例如: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最美的花束》一课,教师读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这些不同眼睛的人,为什么都能看到太阳?'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综上可见: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 学生在欣喜、 “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 好好地表现一番。
四、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自我语言的激励下互助学习例如:在学习《挑山工》一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观看课文录像,体会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异同,分工合作完成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观看完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还有的专门帮助查书,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可以看出: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 平等化、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