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美学

(2013-06-22 15:35:49)
标签:

叶嘉莹说陶渊明拟古诗

行万里路读十本书

旅游

分类: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

P305

接受美学 ,一个作品,你本身的创作是一件事情,读者怎么样接受你是另一件事情。一般人常说接受美学就是我读一篇作品,这就是我对这个作品的接受;而且按照严格的接受美学说起来,如果这个作品没有被人读过,没有被接受过,那这个作品就只是一个Artifact,就是一个艺术的成品,它没有生命。就算陶渊明的诗再好,李商隐的诗再好,杜甫的诗再好,你给一个刚刚认识几个字的小学生看,他读了以后根本不懂,这个生命就没有读出来。所以文学艺术的创作是谁给了它生命?当然是创作的人给了它生命,可是它的生命什么时候才活起来?是读的人使它活起来,是我们使它活起来的。这就是接受美学,是一个人对一篇作品来说,我读了陶渊明,辛弃疾读了陶渊明,就是他给了陶渊明一个生命。

可是我们讲接受美学,如果推广来讲,就不是我们个人对一个作者的问题,是说自从陶渊明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以来,它是怎么样被接受的。你要知道,陶渊明的诗,我们现在说它这么好,那么好,我们引了宋朝的人怎么说,明朝的人怎么说,清朝的人怎么说,你看到一个唐朝人怎么说了吗?陶渊明是晋宋之间的人,唐朝就在他的后面,唐朝那么多诗人,唐朝人还不大能欣赏陶渊明。所以现在西方讲接受美学,就不是我一个人读一篇作品的接受,是说接受美学的一个历史,一个接受的历史,一个艺术品、一个作品它被接受的一个历史,而通过这个被接受的历史,你可以看到整个的文学的、文化的一个历史的演进。唐朝人为什么不懂得接受陶渊明?宋朝人才懂。为什么?因为唐朝人是比较直感的,是直觉的那种感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直接的、直觉的一种感发,那感发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是它不是思想性的。所以陶渊明之被接受,是在宋朝以后,因为宋朝以后就是比较有思想性,而且喜欢在诗里边放进思想性。

接受美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