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濑”是水石相击之所,如果只是平静的水流或只有岩石而没有流水,都不能叫“濑”。至于它叫“栾家濑”,可能是有什么姓栾的人曾在这里住过。总之,这里是以水石相击为景物特色的。
“飒飒秋雨中”,“飒飒”是风雨之声,当秋雨飒飒而至的时候,雨水从山石间哗啦哗啦地流下来。“浅浅石溜泻”,“浅浅”是说这不是一条很深的河,只是浅浅的流水。一般说来,越是浅水,从石上流下来,水石相击的声音就越大。
下面我们接着看王维的诗。“飒飒秋雨中”,是耳之所闻;“浅浅石溜泻”,是目之所见。还不止如此,“跳波自相溅”,当水从上边的石头流到下边的石头时,水波就跳起来,所谓“自相溅”,是说这边的水珠溅到那里,那边的水珠溅到这里,两边的水珠就这么跳来跳去。这时,一只白色的鹭鸶鸟被溅动的水珠惊起,在天上飞了一圈又落下来了。这首小诗真的是妙!它写的是静态之中的一种动态,是大自然生命本身的一种活动。这里边有没有人的感发?有,但是别人一写,就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这首诗里也有喜怒哀乐吗?没有,它是喜怒哀乐之未发。你说既然没有喜怒哀乐,那么他的心是动的还是静的,是活的还是死的?有人说:我喜怒哀乐都没有,那他跟石头一样没有感情,他的心是死的。可是这首诗,妙就妙在他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动态之中人心里的动,虽没有形成喜怒哀乐的感情,但我们确实能感到他的心是动的,而这种心动,我实在要说,在日本的俳句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像松尾芭蕉曾写过这样的俳句:“青蛙跃入古池中,扑通一声!”“青蛙跃入古池”与你何干?你听到“扑通一声”后心中有没有喜怒哀乐?没有啊,就是大自然的生命活动引起人内心的一动,(只写了心的一动,颇有点像禅机的灵光一闪)它没有喜怒哀乐,这是很微妙的一种境界,而王维的这一类小诗最能够表现出这样的境界,这是别人没有写过而为王维所特有的成就。我们看一个诗人,一定要对中国诗歌的演进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把他放在整个历史背景中,看他究竟占怎样的地位。我们已经介绍了在王维以前中国山水诗发展的概况:魏晋六朝人写山水诗并不是纯粹写山水,而是从山水自然过渡到哲理;唐朝人写山水往往从山水自然过渡到感情。那么王维呢?王维写山水既不需要过渡到哲理,也不需要过渡到感情,他的特色就是把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自然写出生命来。在这一点上,他既不同于谢灵运的刻画形貌,也不同于孟浩然的情景相生。如果说前面我们所讲的王维的某些五言律诗是他艺术家的手眼与俗情的结合,那么现在讲的像《辋川集》这样的小诗,则是他艺术家的手眼与禅理的妙悟相结合了。P214
--选自《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盛唐诗人之二王维
王维写景物的时候,常常是写景物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禅理而不是感情,像他的《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当你内心很平静、很悠闲的时候,外面是飒飒的雨声,忽然间你看到在阴暗的天空中,一只白色的鸟滑翔一圈飞起来了。这里有声音的一动,颜色的一动,就是这种自然环境的一动之间,让你的心也随着有一动,而且这个动没有善恶喜怒之分。我们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性;喜怒哀乐之既发谓之情。你本来有一个能感的本性,可是没有形成强烈、明显的感情,所以只是一动念之间的事情。你的心没有死去,但是没有喜怒哀乐这些有形感情的限制,就是这么一动念之间的一种意境。王维表现得很好,很少有诗人能表现出这样一种意境。P3
--选自《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中晚唐诗人之一
韦应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