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嘉莹先生《李清照及徐灿:两位著名的女性词人》视频精彩语录

(2012-02-05 17:15:38)
标签:

叶嘉莹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醉花阴

声声慢

分类: 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精彩语录

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风景旧曾谙》

8-从李清照到贺双卿-

P231-26

                                                叶嘉莹先生《李清照及徐灿:两位著名的女性词人》视频精彩语录

叶嘉莹:中国文化十讲(香港城市大学)-8-

 李清照及徐灿:两位著名的女性詞人-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11334/index_7.html#page=8


                      摘要整理



P231/6:00

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

情志 志意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达则兼善天下


P234/17:30

词要写什么?词要写美色,词要写爱情,而在古代的传统之 

中,爱情对女子是禁忌,女子只是家庭里传宗接代、侍奉公

婆、教养子女的工具,她没有资格谈及自己的爱情。

《诗经》所写的,都是现实之中的女性,而且都是家庭伦理之

中的女性。

从《楚辞》的美人到曹植的弃妇“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

依”,这些都是象喻,这些都是非现实的。


P235/ 21:00

《花间集》里所写的女性,是介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女性

她们代表的就是美色与爱情,她们就是在酒筵歌席的“语

境”里所形成的一种文学角色。

小词的微妙作用,就是作者未必有此意,而读者可以有此 

想。


 P236/29:00

张惠言《词选》序言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

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

歌则近之矣!

写和乐美好的政治和生活的是 正风 ,写国家危乱痛苦不安

的就是 变风 。这 变风就是内心有一种悲哀而难以言说的感

情。


P238/37:00

王国维 人间词话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深文周纳

菡萏香销翠叶残。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空中语耳

王国维 词以境界为最上

佛经《俱舍论颂疏》 境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

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凡是你能很真切地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就是有境界


P240/46:00

接受美学 potential effect 潜能

男性的词作对诗之传统是一种突破

在变化和演进之中,有一个保留而不变的东西

王国维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九歌 美要眇兮宜修


P242/5200

诗歌吟诵的传统

四声通押

小山重叠金明,鬓云欲度香腮。懒起画蛾,弄妆梳洗

    照花前后,花面交相。新帖绣罗,双双金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

风云接地阴。

因为杂用单式或双式的句子,所以念起来是破碎的。

男性的语言是明晰的、有逻辑的;

女性的语言是零乱的、破碎的。


P245 /01:07:15

李清照大约1081-1155

徐灿1619-1678


P246/ 01:11:30

《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

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此十四字各本皆脱,唯《古

今词选》卷四有,未必可信)指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

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P247/01:18:30 

《金石录》《后序》 至东海连舻渡江

 “堕情者,醉其芬馨”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点轻匀,犹带彤霞晓

 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秦少游“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

 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孤枕单衾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14个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商隐“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竹席

 凄凄惨惨戚戚。

 舌齿之间的声音,真是悲切呜咽。

 杜甫《哀江头》

 “杜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入声韵,用广东话读入声都是吞声,吞回去的声韵。

 

 三杯两盏淡酒,怎他、晚来风急。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素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这词句表面上都是白话,都是破碎的,这是女性的语言。可

 真是写得细腻,真是写得真切,而且充满了新鲜的感觉,不

 是陈言滥套,不是大家说过的话。

 

 “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

 

 《金石录·后序》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的人欣赏李清照的《声声慢》,但《声声慢》并不是她最好的作 

品。她的好作品是什么呢?她早年的作品可以用“芳馨俊逸”几个字来

形容,很女性化。不过她的女性化没有脂粉气,而表现出一种俊逸之

风,表现了她精神性灵上的敏锐聪慧,她不是注意外表的琐碎细节,除

穿衣打扮外无话可说的女子。她晚年的作品则表现了悲哀沉痛的一面,

还有更可注意的一面,就是一种“豪健和飘举”的精神。此类作品或已

散失,但我们还有她几句诗可以参考。《宋史·艺文志》说她有文集七

卷,诗词六卷,但今天只余四十几首词,可见她的很多诗文作品都已散

失了,十分可惜。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其一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

陶渊明“稷下多谈士”

苏轼词“句读不(音记)之诗耳”

“词别是一家”

《花间集》女性的形象、女性的口吻、女性的情思,都是婉约

的,都是温柔的,都是细致的。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

聊问夜何其(音基)?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

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温庭筠“新帖绣罗襦”

帖:1-熨帖,2-帖绣

南唐中主李“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秋于时为金”

把沧桑、盛衰、兴亡都表现在那些细微的东西里。

《渔家傲》

双性:是女性而写出有男子理想及抱负的情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    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沈曾植《菌阁琐谈》 “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

如果一首小词除了美女爱情以外还能引起你很多幽约怨悱的

言外的联想,这首词就是有境界了。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

男人的兴趣只在年轻貌美的女性

女性言志的传统

Gender Trouble

叹老嗟卑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左臂偏枯半耳聋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

 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帝问我,你这一生一世最后的归宿是什

么?这是一个人生的终极问题。

一般说起来,传统的妇女从来没有动过念头想到她的生命的

意义和价值。

Subconscious

句读不葺之诗耳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用写诗的笔法来写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