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我本是树》

(2009-03-24 09:33:20)
标签:

我本是树

摩挲大地

余秋雨

岜沙苗寨

一棵树

分类: 诗意人生

 

我本是树(片段)

 

余秋雨

 


 

苗族作为蚩尤的后代不仅崇拜枫树,而且由于千里奔逃总是以树木作为匿身的掩护,因此也崇拜所有的树,以树为神。
  

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有灵魂,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火枪队长和那位漂亮姑娘不断地向我们讲着这些话,一开始大家还不大在意,以为只不过是近似原始宗教的自然物崇拜。但听着听着就发现不对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惊人的生命哲学。
  

我很想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种生命哲学的实践方式说一说——
  

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常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了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
  

因此,这个万木茂盛的山头,虽然看不到一个坟头,一块墓碑,却是一个巨大的陵园。但转念一想又不是,因为这里找不到生命的终点。似乎是终点了,定睛一看怎么又变成了起点。只觉得代代祖辈都聚合在这里了,每一位不管年纪多老都浑身滋润,生气勃勃。
  

这里没有丝毫悲哀,甚至也没有悼念。抬头一望哪棵树长得高,身边的老人就微笑着说一声:那是小虎他爷爷,壮实着呢。
  

又见到一棵老树挂满了藤花,有人说了:他呀,历来有女人缘,四代了,年年挂最多的花。
  

这里有一棵新树还不大精神,一位火枪手向我介绍:这是哥们儿,两个月前喝醉了再也不理大家了,现在还没有醒透呢。
  

面对前方那棵古树,陪着我们的火枪手停止了说笑。原来那是这个部落世袭苗王滚内拉的生命树,也是这个山头最尊贵的神树。火枪手们用苗语恭敬地称它为“杜霞冕”。
  

反正,不管尊卑长幼,全都在这个山头盘根错节地活在一起了。这儿的家谱总是沾满了露水,这里的村史总是环绕着鸟鸣。村寨里的哪一个人遇到了忧愁或是喜乐,只要在树丛中一站,立即成了祖祖辈辈的事,家家户户的事。这里是村寨的延伸,也可以反过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
  

现在,世界各国的智者面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都在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但在这里恰恰没有这种关系。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全然一体,何来关系?
  

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死观念。既然灵魂与躯体都与树林山川全然一体了,那又何来生死?陶渊明所说的“托体同山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却实在想不出世上还有哪一种生死仪式,优于这里让人与树紧相交融的生命流程。在别的地方,“虽死犹生”、“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是一种夸饰的美言,但在这里却是事实。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这么朴素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突破性发言。世上那么多宗教团体和学术机构从古至今都在研究生命的奥秘,现在我抬头仰望,这个山头的冲天大树,正与远处那些暮色中的教堂、日光下的穹顶、云霞中的学府,遥相呼应。
  

比来比去,还是这儿最为透彻,透彻到了简明。
  

因此,我要告诉全世界的生命思考者:这个苗寨,在中国贵州省从江县,贵阳东南方向四百公里,贴近广西。

 

 

......


是树林的仪式,决定了人生的仪式。当你曾经与这种仪式长在一起,走得再远也会回来。
  

回来了,在这普天之下最洁净的山岚间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自语一声:我本是树。
  

这话语,过去听来觉得原始和天真,现在听来,却蕴涵着一种后现代的浩茫探询。

 

选自《摩挲大地》

 

 


行万里路,读10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北京人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