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书馆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悲欣交集 |
分类: 旅行的艺术 |
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享年六十三岁。弥留之际,写了“悲欣交集”四字,一面欣庆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弘一是其出家后的法号。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早期在天津求学,到上海参加“城南文社”,考入南洋公学。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充满入世精神,甚至带有偾世嫉俗激进色彩的诗文。
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他在日本东京留学六年,回国后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从26岁到35岁(1905-1918)的13年间。这是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艺术创造的颠峰时期。他的许多的艺术作品,无论诗歌、音乐、美术、书法还是金石等大都创作于此时。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突然抛弃俗世功名,离开娇妻爱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时年39岁。出家后的李叔同,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完全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宗教生活。
出家24年后,1942年李叔同圆寂于福建泉州,享年63岁。弥留之际,写了“悲欣交集”四字,一面欣庆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且预作遗书、遗偈数篇,于弥留之际分发示友。其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廊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李叔同一生63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半为艺术,半为佛。其生其死都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仿佛一切都是事先已设计好了的,又仿佛是演完了一场人生大戏,在人们还没有品出韵味的时候,便匆匆卸装收场,留下遗憾万千。
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于一身。他在多个领域,都首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他是中国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另外,他还是中国话剧的鼻祖。组织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公演《茶花女》等剧目,并在其中饰茶花女。用他的弟子丰子恺的话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疏,唯有书法割舍不下。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弘一大师以书结缘,广种佛因,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墨宝。弘一习书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认真临写,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书风突变,弃之峥嵘圭角,行之以藏锋稚拙,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内容为佛教经典。
知止篆书
如来普贤八言联行书
以戒为师行书
翰墨集到康有为(91 )就结束了,估计是以辛亥革命为界。可我很欣赏李叔同的书法,就续为92 号。
介绍文章和照片是以前从网上下载的,时间长了,不记得从那来的了,在这里借用,并向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