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商代雕塑

(2007-12-26 11:17:21)
标签:

陶兽形鬶

女神像

司辛石牛

商石雕人

四羊方尊

虎食人卣

人面方鼎

博物馆

分类: 博物馆之旅-从文物感觉文化

1-新石器时代陶塑鸱鸮头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鸟喙的处理光滑坚挺,与其它地方比较,有坚硬的质感。两只鸟眼似乎是漫不经心地用手指或工具一捅而就,因挤压而在上方形成的隆起恰好成为眼眶的骨骼起伏,使整个鸟头有骨有肉,生动之余还带有几分稚气。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和熟练的捏塑技巧是不容易做到的。
动物是原始社会雕塑中反映最多的题材,既有动物形的器皿造型,又有器皿盖钮上的动物造型,还有独立的动物雕塑。其中有某些动物雕塑是与原始宗教或图腾有关的,它们本身带有一定的严肃性。总之,通过这件作品可以看到,尚处蒙昧时期的先民,能具有如此的写实能力及制作技巧,已经充分显露出人类的艺术天赋和创作冲动了。

2-新石器时代 陶兽形鬶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它是一件炊器,具体说是一个壶,当时的作者在用泥巴塑造它时,更多地是想到要有一个硕大滚圆的腹,以扩大容量,要有几个墩实的足,以立得稳,要有一个适中的注口和一个通畅的流。哦,再来一个提手岂不更好?这样,一个烧制的红陶器皿完成了。而有意塑成的动物形更诱发了后代人无限的情思和遐想,我们可以因此联想到原始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也可以因此总结出大汶口文化的艺术特色,然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原始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的。

3-新石器时代彩塑女神像-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女神头像后脑与左耳已残,下唇也有些内收,但是五官位置和比例相当准确,特别是眼睛,用两枚经过抛光的晶莹润泽的淡青色玉片镶嵌,看上去炯炯有神,更增加了几分神秘。眉骨高耸,嘴角外咧,鼻子结构非常严谨,下巴和颧骨也塑造得十分写实,双耳前还有平齐的鬓角,额头塑有一圆箍状饰品,女神像的塑造方法是在有包扎禾草的木柱上,分内外两层用不同泥质塑成后磨光着色的。如此准确的形体造型与具有相当水平的塑制技术,出现在5000年前,是令人惊叹的。

4-新石器时代 陶塑女裸体像残躯-国博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两个雕像并不大,一个残高5.8厘米,一个残高5厘米,都已经没有头部,但是隆起的腹部和肥大的臀部却表明了孕育的伟大。按照中国人的说法,那就是在象征生育的同时,还象征着大地,象征着农业的丰收,就是说在一个特定形象上孕育更深的含义。残像的比例适中,有的将一手放在腹上,只奇怪为什么没有夸张乳房,或许因此更可以证明是生育和收获之神了:女像的各部位结构准确,肌肤的质感也恰到好处,虽然只留下一段残躯,但是可以看到当时的雕塑技巧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形体的能力已见端倪。

5-商司辛石牛-国博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造型概括而完整,有着极强的团块感。同时,在这大的体块平面之上刻有阴纹装饰,其纹饰布局与牛的身体结构相呼应,随结构而变化。背部和尾部刻有节状纹,其它部位则饰以云纹。

圆雕与浮雕、线刻相结合,写实与装饰相辅相成,是中国雕刻的传统特征,而商代雕刻正是在继承原始社会雕塑传统的基础上,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并影响了后人的艺术风格。司辛石牛便是具有这一时期雕刻特征的代表作品之一。
6-商石雕人-国博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石雕人形,取跽坐姿态,它两手抚膝,脸型瘦长,高颧骨,鼻子和眼睛都很大,双唇前突,戴箍形帽,裸身,但腹部垂有蔽膝。看他那毕恭毕敬的样子,象是在听候吩咐,尤其与同墓出土的衣着华丽的玉人相比,显然象是人们所推测的那样,是个身心都受着压抑的奴隶。从人物造型上来看,头部稍显大一些,但其身材短小精悍,四肢匀称,因而也还协调。加之比较准确的结构关系和面部神情的刻画,为这件作品增添了不少光采。

7-商青铜四羊方尊-国博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告别了石器时代,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个灿烂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高度成就,代表着中国雕塑艺术又跃上一个新的高峰。那些慑人魂魄的雄浑造型,那些变化多端的装饰纹样所构成的威严、神秘的狞厉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8-商青铜虎食人卣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此件为日本所藏。

尽管奴隶社会青铜器与原始社会雕塑艺术有着密切甚至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是其雕塑形象及装饰纹样上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审美感情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原始社会的平和、单纯、质朴、烂漫的形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怪兽、饕餮(音涛帖,恶兽名)、夔与龙凤。在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青铜器上体现的是权威的神化,显示的是奴隶制社会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精神上强大的威慑力量。
看这跽(音记,跪)坐的猛虎,正在用两只利爪抱持一人,准备塞进那几乎占整体三分之一比例的血盆大口中,那瞪圆的眼睛、犀利的牙齿、狰狞的面目与惊恐万状的人造成强烈的恐怖气氛。谁能想到这让人望而生畏的造型,却是奴隶主的盛酒器皿。虽然目前尚有人虎相接、虎吃鬼等不同解释,但直观形象造成的威慑效果是无庸置疑的。
在动物形卣中,虎食人卣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处理方法,以虎尾和一对后爪为稳定的支撑点,人的两脚踏在虎足上,人虎成一体,雕塑感很强。加之盖上的有角小兽、提梁两端的兽头装饰以及遍体的纹饰,都可看出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将真实的与幻想的形象综合在一起并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变形。
9-商青铜人面方鼎-湖南省博物馆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是以人面作为主要装饰的方鼎,就目前来说,还是一件绝无仅有的珍品。
值得注意的是鼎腹四面装饰有四个浮雕人面,人面比例匀称,相当写实,面宽且方,大嘴突唇,高颧骨平额头,两眼凝视,一副肃穆的神情。唯有两耳稍大,耳上部饰有角状物,耳下方有手爪形纹饰。究竟为何以人面为装饰,其说不一,有说这与黄帝四面传说有关,也有人认为这就是古代文献中那“有首无身”的神怪“饕餮”。不管哪种说法,都毫不影响人面方鼎所具有的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庄重的方鼎,其造型本来就有如一尊威严的塑像,再加以如此真实的人面于其上,好似注入了灵魂。它象神,更象人,通体呈现出一种岿然不动的气势,与其说是神对人世的统治,莫若说是奴隶想在铜器中强烈地表现出人的尊严与力量。

10-商青铜头像三星堆出土

 

华夏五千年-雕塑集-新石器 <wbr>商代雕塑

 

这是一件比较写实的头像。在较为瘦削的面庞上,有经过适当夸张的五官,圆浑的突起部位又被故意压成扁平状,如眉毛与鬓角等都做成薄片形凸起,本身即具有一定的体积感。两耳也作了概括的平面加工,以至接近了某些纹样。眼、嘴部分均以阴线刻出,线条的处理刚劲有力,强调了硬线及转折,造成一种利刃削刻的金石味道。嘴仅有一条横行的阴线,看不出非常明显的上下嘴唇,因而好像是抿得很紧。整个面部形象透着一股坚毅、冷峻的神情,表现出人物的强烈个性。这些造型独特的雕像不仅充分证实了商周独立的雕塑艺术品的存在价值,而且以其大型的体量、宏伟的规模,以及娴熟的雕刻技艺,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所出现的大型雕像,不完全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是我国艺人很早就已有了制做大型雕像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文字选自《华夏五千年不能不知道丛书-雕塑集-王家斌

感谢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单位提供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