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2016-08-30 15:55:31)
标签:

江南铁匠铺

沙塘港

杭国良

渔具

杂谈

分类: 老行当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
一直以来,铁匠铺,总存在于年少时偷看的那些武侠小说中——

衰草斜阳,呼啸北风,篱落疏疏,孤村土屋,蓬头硬汉,砰砰锤声,

江湖的刀光剑影从蹿红的火苗中生成,

来去的侠客,裹一身霜雪,拖刀持剑,铿锵落下几句,旋即风一样离开。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
所以,当逼仄的小巷子里传出“叮当叮当”的打铁声,
立即就有了被穿越到古代的感觉,急切地脚下生风,想看看和武侠书中的铁匠铺子是否一样。
这里叫沙塘港,太湖西岸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
一条在新农村建设中幸运保留下来的老巷子。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
乍见的定是这炉膛里的一团火苗,还有午后从后窗摄入的几缕阳光,
除此之外,都是暗色。
空气里有铁器独有的气息,新的旧的锈的,冷冷的。
铺子不大,杂乱堆放着各种物件。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4
墙是各式石块垒成,粗粝厚实。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5
听觉视觉嗅觉都被着强大的气场包围,充溢着一种强烈的阳刚之气,
似乎冷兵器时代才能触及的画面。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6
主人没空和你搭讪,要趁着炉火把铁钎烧到通透。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7
待火苗上窜,铁器安静接受高温的沐洗,老汉有空回过神来,坐下和我们扯上几句。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8
铁匠名叫杭国良,十六岁学徒打铁,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眼前这个铁匠这和我的想象有些距离。
——戴着眼镜,讲话慢条斯理,嘴角始终带着笑意——
太湖水土滋养出儒雅的气质,哪怕是个打铁硬汉。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9
此刻,老铁匠稳稳立在铁砧前,一手拎烧红的铁棒一手抡起铁锤,
铁锤高过头顶,落点却极其准确,
一下下锻打,不断转动的铁棒每翻一遍都会变换一种形状,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0
有时,铁匠又会使出另一种捶法,锤子举得不算太高,节奏加快,锤落如雨。
在飞锤的作用下,铁器变得像面团班柔软,
期间,铁棒颜色经历了白、黄、橙、红、深红、蓝灰的渐次变化,
需要的物件也在这迅速的色彩变化中成形,平整且光滑。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1
必须戴手、穿围裙、着蒲鞋,
打铁是危险活计,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衣服上总是会有火星子烧出的小窟窿。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2
很多时候,铁匠都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偶尔,也会有乡民过来帮忙,
这位季师傅就是,只是喜欢,只是帮忙,相当于票友吧。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3
铁匠铺子甚至连个招牌都没有,
白粉笔在门上画的锤子便是人人都明白的密码,朴素谦虚到令人莞尔。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4
民间老说法——世上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排在第一位。
这铁锤和大铁砧子是陪伴老杭几十年的老伙计了。
农业社会,铁匠制作的一般都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关的物件——镰刀铁锹、锄头铁爬……
可能还有一小部分生活小件——剪子菜刀之类,
从这里往东一两里路就是太湖,所以,杭铁匠制作的铁器除了以上两类,
更多的是渔业生产用品。
太湖之滨的沙塘港,渔业资源丰富,捕鱼船入太湖作业,渔民们都要请杭铁匠打锚、网脚、篙头等铁具。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5
铁箍。渔船上好多地方要用,固定铁锚,挂绳子等等。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6
网脚,安放在渔网下面让渔网沉入水底的用具。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7
其实,杭铁匠最拿手的活儿是铁锚。年轻时,曾经一天的时间打过九十斤的大铁锚,
杭铁匠的铁锚下去,再大的太湖风浪也能确保渔船纹丝不动(术语叫不走锚),
连无锡、常州等地的渔民也赶来沙塘港让他制锚——
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铁锚了……
说起这些,老杭嘴角上翘,黝黑的脸上泛起无限的骄傲。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8
做铁匠不光光得会打铁,诸如切割、电焊、打磨这些活儿也都得样样精通。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19
在炉膛里把铁烧的由红变白才行,这就是火候。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0
铁匠铺子来往的都是黝黑朴实的汉子。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1
宽厚粗糙的手掌,一如土地。
农夫试器,向来只需一粒手指,轻轻一划便知锋利程度。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2
禁渔期,杭铁匠的活儿多是一些零碎的生活用品,譬如:一把火钳。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3
铁器冰冷,人情温暖。
冬日里,冷清的老街上,老杭的铁匠铺子是乡亲们的暖心驿站。
熟人走过,即便不进来,也要站在门口唠上几句。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4
陈旧的大屋子里,有火的热烈,有铁的力量,有街坊的温情。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5
杭铁匠十六岁开始跟人学徒,满师后进了当时的洋溪农机厂当铁匠,当时就在这个大屋子。
2000年,铁匠退休适逢工厂改制,在家人的支持下,杭师傅花一万元买下了这个老街上的铺子。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6
掐指算来,这个大屋子,杭师傅已经呆了56年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男一女都是打铁养大的。
那时候女人在家种田,男人出来打铁,生活过的比村上其他人家要滋润的多呢。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7
镜头前的这位师傅姓周,是杭师傅在农具厂时的师兄,也是两个孩子的干爹,
上个世纪末退休后,在子女的一再要求下离开了铁匠的行当。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8
但他经常会过来溜达,有时候,为了一个器具的作,两人还会一起讨论甚至争执,
这认真劲儿,和两位教授搞科研差不多呢!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29
活儿不忙的时候,铁匠会把每一位主顾寒暄着送到门口。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0
老街上尚有一些素朴老店,一律是木门木椽子,幽暗的光线,最简单的陈设,
刚刚在铁匠铺子闲聊的老人,这会儿又坐到了理发店。
眯着眼睛冲着来往的熟人傻乐。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1
和许多农村一样,这里白天没有很多人,空旷的巷子里谁说一句话,几间房子都能听见,
有时,听不见任何人声,空气中铁匠铺子的敲打声和理发店收音机的戏曲咿呀声交杂着,
仿佛时间停滞,空气凝结,
老人们在这样平静缓慢的节奏里,无比心安,不由想起木心那首——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2
炉火慢慢熄灭,老铁匠坐下准备脱手套歇工。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3
一束向晚的光照在铁匠的手套上,
粗布手套在铁与火的陪伴下已不见原来的颜色,只看得出新补的白色针脚。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4
日复一日,老杭守着铁器与炉火不愿离开,
老杭有一男一女,儿子搞地基工程,女儿女婿都是教师,经济上可以说是宽裕的,
杭铁匠的女儿是我同事,得知我在拍他就对我说,快别拍了,越拍他越起劲,越不肯歇手,酿大年纪咧……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5

去年,杭师傅胃疼入院,所有医生都诊断其是胃癌,

等待活检的日子,铁匠最牵挂的还是自己的铺子,

病床上,时常有老主顾的电询,铁匠一例耐心接听,孩子心疼地指责,老汉置若罔闻。

还好,一周后报告出来是严重胃溃疡。

老汉便一天也不愿意在医院里呆着了,回到沙塘港就直奔铺子,点火开工,四个月后,病也奇迹般好了。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6
年轻时,铁匠以此来养家糊口,如今打铁,完全就像个“乐子”,
火花四溅,捶打方圆,铁与火、力与汗、坚硬与柔软、细腻与粗犷,一天不打浑身不自在。
沙塘港需要农具渔具,老汉的铁匠铺就有存在的必要,至今这里依旧生意兴隆。
炉火不熄,铁锤就会不停地敲,这就是老铁匠的命。
沙塘港,最后的铁匠铺子
 ▲P37
这里除了是铁匠铺子,还是歇脚聊天的乡村茶馆,是熟人社会的信息集散地,
更是铁匠和老农们有温度有力度有磁场的精神家园。
打铁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儿,年轻人再也没有人愿意做这行当了,
铁匠并没有徒弟,也收不到徒弟。
传统又固执的打铁人生,或许到这一辈就终结了。
和铁匠铺子同时消失的或许还有木匠店、豆腐坊、手工鞋店等等,
到那时,乡村老街或许还在,但那熟悉的手艺乡村的气息,到哪里去找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