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迁中的黄干桥

标签:
宜兴高塍红塔黄干桥石狮子文物盗窃农村城市化大拆迁文保杂谈 |
分类: 古桥 |
▲P1
对老桥的情绪实在是很矛盾的,希望每一座都完好如初,
但遇见这样残忍的破败时,心里也会有一丝丝“幸而”的窃喜——
看了太多甚于破坏的“修补”,有时,宁愿,它就这么败着,
在流年里,在阳光下,坦荡地暴露着朽坏与衰老,同时也旷达地展现着永远它无法剥夺的勇敢与坚硬。
黄干桥。前后去了三次。
P1:2012年3月6日。P2:2011年4月10日。P3:2010年7月18日。
暮春那次抵达时,已近黄昏。澄澈的天宇昏黄的光,
蹲着,手指触着清凉的河埠,把相机压的很低,没有风没有过客,倒影异常地清晰——
▲P4
最后的几株黄花兀自在晚霞中飘摇,
老桥菜花,我最最喜爱的江南的春日的感觉!
▲P5
镜头稍稍偏转,七十多岁的大爷正在暖棚里挖小菜准备晚餐,
▲P6
再往前,河浜里,永远都栖息着这样的水泥船,这里是一只,很多地方会是几只或很多只。
也多少有了些“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小意境吧。

▲P7
桥北的空地上,一位大爷刚刚从地里治虫归来,
蓝衫草帽白毛巾,拖鞋铁锹喷雾器,挽起的裤子已经湿透,劳动与日光把老汉的脸熏得通红,
背后,两根杆子撑起的是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子,据说也有几十年历史了,
蔓延的野草告诉我,这里已经久没有孩童嬉戏了。

乡间的小河浜十几年前就失去了交通功能,
没有了船只的涤荡奔突,它顷刻间安静下来,
但看似沉寂的水面下实则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不,一到暮春,微澜的河水便再也按捺不住,
只消几个日头一晒,积聚了一个寒冷季节的能量就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
青萍、水葫芦、苇草恣意蔓延伸展,你推我搡、蓬蓬勃勃,不知不觉就铺满了整个河面。

水生植物的生长就像美妙的国画一样,也懂得疏密有致,
桥洞下的狭窄水域,此刻是一点罅隙也没有了,
但远离老桥的一些水面却还疏疏朗朗地流着些空间,好在晴朗的日子里投射下些许的天光云影。
▲P11
还好,桥中央的龙门石依然显露着,精致圆满,美好如初。
▲P12
初春的时候,隔年的枯草还耷拉在石阶上,这时候可以清楚看见两个时代的痕迹。
清代的长条花岗岩台阶,和上世纪九十年代铺上的两条半米宽的水泥小径。
清代的长条花岗岩台阶,和上世纪九十年代铺上的两条半米宽的水泥小径。
抬头可以看见这座老桥最引以为傲的石狮子——
东面两只,西面一只。
▲P1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石狮子有镇妖驱邪,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雄狮子爪子下面按着一只圆球,表示寰球统一;雌狮子的爪子下面是抱一只小狮子,表示子孙昌盛。
黄干桥上东南面的这只石狮子怒目圆睁,张嘴吐舌,威风凛凛,
后脚蹬着一块石头,前脚锐利的爪子下踩着圆球,
——毫无疑问应该是公狮子吧。
▲P14
与公狮子相向而踞的东北面这只表情则完全不同,
它两耳直立,似乎在眯眼微笑,憨态可掬,
▲P15
两对不同造型的瑞狮,据说初时西面这对是较为完整的,
曾经被贼人给盗去,后仅追回其一,重又固上,所以西南栏柱上的这只可以看出水泥重新粘上的痕迹,
更可惜的是前面的两条腿,一条断了,另一条也明显有破损,
仔细看这只和东南面的那只极为相似,推测断了那只腿下面原本也应该是踩着绣球的吧!

上周去,桥面上有火烧野草的灰烬,黑黑的留下些印迹。
栏柱的罅隙里,有人为修补的水泥更加明显,无法忍受的残缺,
但愿从今往后,三只小狮子能永久在这里守望下去,不再遭受流离摧残。
▲P19
桥铭石,东西各有一块,很喜欢的字,大气敦厚!

▲P21
黄干新桥紧靠老桥而建,相邻处弄了一块粗大的水泥板挡住桥洞,这样便算安全了。
这张片子和上一张基本是一个角度,请大家看桥后的房子。去年底至今,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黄干村几百户人家就搬了四分之三,
得知消息的我急匆匆赶去,生怕老桥有所闪失,幸好,它还安在。

▲P23
左:西面。2011年4月10日。
右:东面。2012年3月6日。
近一年的时间,原本热闹的村庄已变成一个空壳。
▲P24
去年暮春,这位大姐看我拍的认真,一定要我帮她拍个纪念照,
瞧这小狮子,表情多好!
答应帮她洗了送去,可这次再去,桥边早已荒凉一片,再也找不到大姐灿烂的笑脸!
▲P25
这位吴姓大妈是桥边唯一还没有搬走的,问她,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租屋。
大妈说十九岁嫁到黄干桥边来,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要搬家……
问她这村子全部搬了拆了要做啥呢?老人说我也不知道……
年轻人是搬得快的,都想住到城里去,我们老年纪的人是都不想搬,
住惯了,没办法啊……
▲P26
桥边的房子还很新,外墙的马赛克没有一点损坏,但也已经人去楼空……

▲P27
一眼望去,桥边、村里,阒寂无人。初春的暖阳下,无处不让人感到巨大的荒凉。
忽又庆幸起自己早早地来拍了几遍黄干桥,明年再来,桥边的景色不知是什么了!

▲P28
抽水马桶、老式灶头、凌乱石块、大红“拆”字……
空洞的的窗与门就像一双双空洞的大眼无奈地注视村庄顷刻间的变化……

▲P29
老屋边的一畦绿色长势正好,恐怕也无人来采摘了,
倒是一只废弃的米屯引起了同去的小闵童靴的注意。
▲P30
过去的年代了,乡下几乎是家家都会编这样的米屯的,
这么一个大米屯,可以存放几百斤米,不会发霉受潮,放在屋子的一角,看着用着心里踏实啊!
米屯的丢弃,老屋的拆毁……朴素纯净岁月渐行渐远……
▲P31
近两个月,经常在纪录频道看到一个公益片,舒缓低沉的乐音,画面也十分精致,
每次看到都深有感触,文字内容大略是这样的:
古城,文化的印记;
古镇,发展的史记;
古建,恢弘的奇迹。
2007年至今,全国共计3万多处文物古迹因大规模建设而永远消失……
—————————————————————————————————————————————————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愈发快了,10天里,接连拍了两个四五百户人家的大村庄拆迁的场景,
除了黄干桥这样受保护的,一些老屋的构件(如雀替、下马石等等)顷刻间在夜晚被文物贩子盗走,
就像电视片里所说:
失去的无法追回,幸存的更要珍惜……
前一篇:遥想当年的浪漫与诗意——画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