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独角戏锡剧宜兴乡村老有所乐文化童年记忆佳能原创 |
分类: 老行当 |
那孑然一人间关莺语般流转的唱腔
是一股温婉的气韵、一种酽酽的江南的味道
也是一段活色生香的
陈年记忆。
P1
国庆假期某一天,相约友人外拍,题材当然是老桥。
在范道镇下车准备找寻湮没的范道古桥时,小街拐角处的一座二层小平房传出咿呀唱戏声,
循声前往,竟邂逅二十几年未见的独角戏!幸之!!
行摄老桥的过程中这样好题材只能是可遇不可求,开心啊兴奋啊激动啊!
P2
说久违,是因为三十几年前曾跟着外婆在茶馆里听过,
眼前的一幕骤然出现时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漫漶的记忆被拉开了匣盖倏地全都跑出来,老电影般映在眼前——
那时梳着羊角辫,穿着黑灯芯绒绣花背心的我偎在外婆膝边,台上的人物也是这般的打扮,
完全听不懂的词曲、混杂的茶香烟气便是斯时最深的印象了。
眼前这位显然已是大妈级别了,云鬓高束,绿衣红衫,颜面似酡,
一招一式一腔一调,流畅轻灵行云流水,竟毫无老年的拖沓!
这两张可不是摆拍,正演着侠女告别友人的一场戏呢!
P8
——厚薄不一的木条、劣质的毛毯、几张板凳搭起的舞台,
红布盖着的是音响,撩开看了看,估计也用了十几二十几年了!
转到另一面,墙上招贴:
好消息
特请独角戏杨红英五月六日起再次来范道演出:
《方玉娘》、《女刑部》、《薛仁贵征东》
演出时间:12:30—15:00
原来这阿姨叫杨红英!
后面桌子上摆满了演出道具——布娃娃、宝剑、链子、灯笼、宝葫芦、扇子、金元宝、绸子手帕……应有尽有。
再看这琴师,很陶醉很卖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呢!
背后的大红榜:
表扬
为老人奉献,为老人服务:
贺家渎谈明风100元
小黑板上写着演出明细,年月和场次。看了一下,今天这场应该是五月份以来的106场了!
P13
喝口水!
阿姨说她已经68岁了,在这个老年活动室唱了5个月了!
不愧是老艺人啊,很有范儿,每见我端起相机都会摆个很棒的POSE!
坐下歇会儿,瞧,端着杯子都像个舞台动作!
阿姨说他们是常州金坛人,常年在宜兴的老年活动室或茶话室演出,今年在范道的时间长了!
“我一个人担当所有角色,一会儿演母亲,一会儿演女儿,一会儿演父亲,一会儿演儿子,忙的,呵呵!”
我说阿姨唱的好像不是纯正的锡剧呢,阿姨说是呢,
我这独角戏吸收了很多别的东西进来,有相声的表现手法,有“说唱”,有“滑稽”,老人都很要听的!
我说你累吗?
阿姨没有回答我,只说了句:“我蛮开心的!”
杨阿姨坐着,我蹲在台上和她聊天,期间很多婆婆都聚拢来,
索性来个合影吧!
这样的画面让人心生温暖。
显然,杨阿姨和这些公公婆婆已然不止是演员和听众的关系了!
合影拍完后,杨阿姨要和这位胖婆婆来一张,好朋友吧!婆婆已经87了呢!
后面的老人说,这里还有个91呢!
杨阿姨走过去坐下,我则张大嘴嘀咕:91,不会吧,这么年轻!!
P21
以下都是些老听友,杨阿姨说,来听戏的最小的也近80了呢,大部分都是耄耋老人了!
喜欢这婆婆这眼神,似乎还头透着些无邪的童趣。
我们离开时,这位婆婆也要走了!外面太阳大,要撑伞!
细拍琴师的家伙什!
锣、鼓、钹、二胡……
琴师说他叫钱永福,我说杨阿姨是你老婆吗?他说不是的。
边上却有几个老人在附和,是他老婆,老人旋即羞涩地低下头。
这也是最乡村的,
现在城里人家已经不怎么用这样大红大绿的塑料外壳的热水瓶了!
走出活动室的后门。原来还有一方天地。
呵呵,这里还躲着几个贪牌的老人呢,我说你们怎么不去听戏啊!
老人们头也不抬说了句:这儿也听得到啊!
哈哈!倒也是,感情这几位是麻将听戏两不误啊!!
出门,阳光耀眼,几个顽皮的孩子冲着镜头傻乐!
街上的冷清与屋内的热闹形成反差!
希望下次再别的茶室能遇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