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中的戈庄双桥

标签:
宜兴古桥双桥戈桥双桥夕阳佳能原创杂谈 |
分类: 古桥 |
在宜兴120座受保护的古桥中,双桥,独此一座。
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由大小相联的两座拱桥组成,呈L形分布。
P2
双桥位于宜兴市丰义镇戈庄村,直角相交的两座石拱桥组成,
没有周庄双桥的大名鼎鼎,游人如织,戈庄双桥就这样遗世独立着,带着百年前的风尘,伫立在乡村一隅。
宜兴地区百余座古石桥中,戈庄双桥算得上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精美的一座。
这是主桥,呈东西走向,全长24米,桥顶部宽3.5米,桥孔跨径5.4米。
桥身石块斑驳整齐,但毫无松动脱落。
斜阳下波平如镜,呈现出完美静谧的图画。
电线没有P掉,感觉这样才丰富真实。
P4
大桥的西侧边连着一座南北走向的无名石拱桥,青石质,长4.7米,宽2.22米。
拱形低平,两桥间只有一步之遥。
P5
位于大桥西端、两桥交会处的保护石碑。
过去,行人必须经过小桥后才能走上大桥,因为大桥西端所对者不是大路,
而是一段河埂,人称回龙便,长近百米。
此埂的南侧为一段长约300米、 宽7-10米的河道。
埂侧为宽约2米的小河,两河在回龙便的末端交汇在一起。
无论西网河水由南向北还是由北向南,流经相对扶小的大桥桥孔时会造成一定的落差,
总会有一部分河水流入回龙埂南 或北侧的支河中,烧过回龙埂回流到大河中。
这样,大桥西侧的村民便长年可饮用到活河水,此可能乃古人开凿此小河之目的。
P6
桥顶两侧桥额上刻有“重建双桥”桥名,并注明“宣统元年造”。
这是南侧桥铭。
北侧桥铭
桥面中心的龙门石,里层水波纹、外层卷叶纹。
为何百年了,这图案依旧完好无损、清晰如斯呢,
想来是来往乡民见如此精美的画面也都不忍心踏脚,会自觉绕道而行吧!
P9
老桥边必有新桥,印证一张,必须滴!
拍这张趴在桥面,退后10厘米就会摔下去,抖抖索索,样子很难看
P10
两侧桥坡各有26级台阶,在拍过的桥中算是比较高的了。
夕阳下,逆光中,青石缝隙中透出的狗尾巴草,温馨美好的光,总是难以舍弃这样的画面。
P13
下桥的孩子

归家的一群大嫂。
斜把阳杂沓的脚步拖出长长的阴影,一百年来,老桥就这样默默承受着乡亲的步履。沉稳坚定。
乡村的老农。笑容总是如此朴实憨厚还带着一丝腼腆。
婆婆说,拍老桥啊,好好拍啊,这桥比我的年纪还大呢!
桥东面的亲家走了,83岁了,我去拜一下!话语间,阵阵唢呐传来……
我女儿是**电缆厂的老板娘呢,条件好,这丧事做了第五天了。
女儿说要用汽车来接我,我说不用,过一顶桥,我自己能走!
一步一步,老人虽住着拐杖,却感觉十分硬朗。言语间没有亲家离世的伤心,倒让我听出了几分自豪。
桥边一户人家新做的布鞋,倒置的罩子里是新鲜的红辣椒。
P19
P18
这座双桥该是他们曾曾祖父辈造的吧,先人们若有灵,看见这帮孩子走在老桥上灿烂的笑容,
南端。顺光。
P21
等光线的时候,拍的扁豆花。有点跑题,但感觉挺美滴,就放上来了,呵呵!
P22
合影,离开。
这次光线原因,很多角度没有拍到理想片子,下次得清晨再来一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