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碾米人

(2010-07-23 12:57:46)
标签:

乡村

碾米作坊

稻谷

农人

糠粉

佳能原创

纪实

杂谈

分类: 老行当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这便是本篇的主角了,乡村碾米人——老孙。

邂逅老孙纯属意外。五一时陪嫂子回娘家,娘俩唠嗑,俺在一边闲着也是闲着,

就拿着机子在村里溜达,迷迷瞪瞪就闯进了老孙的小屋,和这位快乐坚毅朴实的老农有了半小时的短暂交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这也是偶生平第一次见识稻谷是怎样变成百米滴。

过去都是用石碾子依靠人力(牛力)碾米,十分辛苦,现在科技进步了,有这样的电动碾米机。

古人谆谆告诫我们,一饭一粥恒念物力维艰,半丝半缕当思来之不易。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将来,这样的道理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学会感恩,懂得珍惜,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稻谷,从耕耘播种到收割进仓,已然让农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尔后还需经过不可缺少的碾米流程,方能获得珠圆玉润的大米,也才有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这是第一步,把稻谷倒入机器上方的漏斗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拉动电闸,顷刻间,米糠就分家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这便是第一遍碾出来的效果,显然,还有小部分糠皮和在米粒中,所以,还要再来一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这就是整个流程,上两张碾第一遍,下两张碾第二遍。白花花的米粒就这样诞生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大姐笑说,锅里水开了,再来碾米也来得及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半小时内来了三笔生意,奇怪,咋都是女滴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左边出米,右边出糠。

这样两次反复,去粗取精,最终产出白花花的大米,灰尘飞扬的隆隆车间里弥漫着浓浓的米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米当然是要带走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糠也要带走,上好的鸡鸭饲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看了一下糠粉,很细腻,有股清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付钱,百来斤不到十元,很便宜呢!

老孙说,算上电费、机器损耗等,其实也就够个本,挣不到钱,就是为大家图个方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老孙服务态度真是木说滴,硬要帮大妈推过屋边的水泥桥:

“女人推车上桥没这把力,都是邻里邻居的,帮帮忙也是应该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家对面的大妈来了!发现每个客人都很享受白花花的米粒下落的过程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我认得,这个是糯米“马上端午了,包粽子用的!”——大妈笑着跟我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即便只有几步之遥,老孙还是坚持帮大妈送到对面,大妈笑呵呵跟在后面对我说:

“老孙真的是个老好人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到家了,婆婆说,明天到我家吃粽子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终于忙完,老孙已然汗流浃背,脱去工作服,惯常的温暖的笑。

跟拍了一会儿,我们也已熟络,我说,老孙您看上去气色很好呢!

老孙还是满脸笑意滴对我说了句:“好什么呀,前年得了鼻癌,今天不知道明天呢!”

老孙的坦白让我心里一惊,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位勤劳憨厚快乐朴实的乡村碾米人和癌症联系在一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不过我现在也挺好的,日脚(日子)过得还打算开心,我也不想那么多,活一天是一天……”

——老孙平实素朴的语言让我感动,跟着他来到后院,葡萄架郁郁葱葱,周围散落着一些老孙种的绿植,

看得出,这是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老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我说老孙你忙,我再去村里转转,他把我送到后门口,一株粉色的月季开得正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回来时,老孙和几位邻居的大嫂正坐在门口聊天,依旧是灿烂的笑脸。

这几张凳子是老孙特地为前来碾米的乡亲做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

现在,这个乡间的碾米作坊里寂静无人。短暂的记录,让我对这里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亲切。

虽然碾米是很脏的差事,碾米人满身尽带灰和尘,但在这里我见到了一些本色的人,听到了一些平实的话。

来此碾米,或多或少地表明了各家各户的自给自足程度,这不能不算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于我而言,从油亮飘香的粒粒稻米上感受到了农人的勤劳而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曾把双手插入刚碾过的米粒中,一种特有的温度和馨香霎时传遍全身,令人通体愉悦……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

箩筐安静滴置于满是逸散米粒的水泥地面,慵懒地等待着下一个主顾的到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6

老孙家出来,拐个弯,走过一条夹弄,抵达一座水泥桥,这是桥东。

旧时此地不通公路,是个极偏僻的小村,乡亲们出入全靠水泥船,

现在废弃了,成为江南水乡典型的凝固的风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

桥东,依旧是水泥船。试过把这张黑白,味道也很好。

弯曲的河道,新房老屋,在初夏午后的阳光里散发着澄净静谧的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8

右,河边老屋门头。

 两个多月过去了,老孙灿烂随和的笑和老孙家后门口的那一株怡人的粉色依旧清晰滴留在我的记忆中。

不曾褪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