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宜兴新芳茶馆流年老人佳能原创 |
分类: 故乡 |
新芳是宜兴最西北面的一个小镇。2004年2月,镇级区域调整,新芳镇撤销,并入杨巷镇。
这次也是生平第一次去新芳,目的是拍桥,搭同事顺风车前往。不期而遇老街老书场和老茶馆。欣喜异常。
PP是在午饭和晚饭时间(拍桥结束后)闪拍滴,速度很快,东街到西街,三个书场式茶馆。
此其一:鸿云楼书场。
以前这里是书场,近年来说书人越来越少,评弹是没得听了,
还好视听工具越来越先进,一个大屏幕电视一只DVD,想看什么就都有了。
木椽子的屋顶,堆满尘土发黑的扇叶,幽暗的光,嘈杂的气息,舞台的两边还有幅对联:
“青春勃发舞台流派纷呈,文艺繁荣时代精神横溢”。
P2
P3
“丫头,你拍我老头子干嘛呀,给我照片吗?……”
“爷爷,你看戏很不专心啊!”
P8
P9
P10
老人们说,眼前的这位爷爷已经90岁了,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啊,急得爷爷要给我看身份证
P11
集中摆放了几张老人们的笑脸。
为何每次到这样的地方我们就会莫名的坦然与心安?
这样的一些老人这样安详的笑脸,似乎停滞了时光,隔离了喧嚣的摩登世界,
或许不经意间,还温柔地触及了我们安静的前生……
P12
鸿云楼书场的椅子也有年头了,而且设计极为合理!
每张长椅的后面都有一个长长的十几公分宽的搁板,供后排的老人放置茶杯小零食。
P13
可以扶手。
P14
困了也可以低头打个盹儿。
P15
也有老夫妻一起从附近村子赶来的。
年轻的70多岁,最老的93了!~
P17
另一个茶馆——供销社书场。分东西两间。西面打牌搓麻,东面看戏(电视)。
统一的白瓷杯。打听了一哈子,一下午交五毛钱就OK了,那是相当便宜啊!
P19
门外就是老街
里面还有浴室(男),四块钱一把澡,可惜偶是女儿身,不方便进
P21
老婆婆不多,这个婆婆也70出头了,很时髦很年轻吧,一激动有点糊了!
也有在一边抽闷烟滴!云里雾里,咿呀戏语中,似乎可以把几辈子的烦恼都忘了!
坐前排的大爷93了,似乎困了哦!
穿蓝布衫的老人很多,黝黑的素朴的醇厚的脸孔,似乎又回到那个年代!
P25
一边还有个裁缝大叔,没多少生意,他和我说,磨磨时光吧!
P26
一位看客
又一位看客
P28
书场对面的小吃店,一位喝高了的大爷。
P29
左:第三个茶馆。NBA球星画像和老人们的棋局和谐共处。
P30
夕阳缓缓滑落肩头,也滑落在木质的门窗上。
顷刻间冷落下来。时光缓慢流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热闹寂寞。
P32
所有的物事也和老人们一样,回到休憩的地方。
老人们看的碟。
懒汉炉子紫砂壶,铝制水壶白瓷杯,琐碎而又亲切地陪伴着老人,陪伴着小镇的流年……
老师说,人文片一定要交代环境。片子太多了,几张黑白的环境。四合一了。
两个茶馆兼书场的门口——供销社书场,鸿云楼书场。
门口一样都有很多三轮车,老人骑三轮车安全系数高些。
左下:一个孩子在老街中间的桥上俯瞰一群人诈子(一种猜牌的赌博)。
新芳桥(可惜已经是新桥了),桥东叫桥东街,桥西叫桥西街。
P36
是滴,总不能为了偶们拍片效果好就不让人家铺水泥地吧!
夕阳斜斜照进弄子,老人们三三两两准备归家,
镇上的爷爷已然坐在门口看光景了,乡下的爷爷还要或三轮或徒步几里地才能到家。
对于他们来说,每天的归去与返回已然成为一种惯性,不得不说:有这样的茶馆和书场可去的晚年是幸福的!
那位正在开锁的大爷说:走吧走吧, 老太婆在家等了——
老人遂走得很快,似乎还哼着小曲儿,刹那消失在小街的尽头………
——————————————————————————————————————————————
感谢同事阿汤一家!不仅和老公父亲整天陪同俺拍茶馆拍老人,还提供丰盛的午餐晚餐,
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充实的五一节,严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