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宜兴杨巷西街茶馆流年老人无敌兔原创 |
分类: 故乡 |
P1
杨巷西街茶馆——老人们最温暖的驿站
在被遗忘的时光里倾听流年的穆歌……
P2
去杨巷是冲着宜兴十大古桥之一的阳溪桥去的,茶馆纯属偶得。
周末,天空有漠漠的轻阴,没有雨没有光,这让拍桥的心情多少有些抑郁。
老街寂寥静默着,光滑青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正被水泥地面一点点地无声吞噬。
两边的商铺和一两间幸存下来的百年老屋诉说着老街曾经的繁华与富庶。
眼前中西结合的二层楼房据说近百年历史了,不经意间幽幽散发出的岁月沧桑之美,
斑驳灰暗的粉墙后,从容淡定,苍老而悠闲。
仿佛青青子衿洗尽铅华,那般风情,令人难以抵挡。
P3
除了寥寥的行人和三两只小狗,午后的老街显得有些萧瑟。
很是纳闷这老街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P4
这位爷爷90出头了,依然在帮孩子守着老街上最后一间供销社,平静温和的笑容令人感动。
因为早上一直在拍桥,所以饭后才有时间去西街,镜头对着爷爷时,他笑着对我说:
“快拍吧,他们都拍了,就你没拍。”
——“他们”指同去的三位摄友呢!真是个聪明幽默的老人!
是他只给我最热闹茶馆的方向。
P5
如果不是外面的安静,那就很难听见里面的甚至可以说是轻微的嘈杂。
依然是旧时的木板门,一块简单的塑料布,杨巷的西街上,短短百米的距离内,竟然有三家大小不一的茶馆,
而且,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没有店名。
木板门。电瓶车。老街上随处可见古老与现代的和谐交会。
工整书写的“杨巷商场家具城”其实是名实不符的——
P6
掀开一块块简陋的“门帘”,我不禁莞尔,里面竟然是如此豁然开朗的的场景!
温暖嘈杂——和外面的严寒形成强烈对比。
P7
陈黯的茶馆内,光线似流水般从天窗泻下,落在棱角被磨得光滑的古旧方桌上,
老人们用几块钱(以前是几毛)在这里消磨着时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P8
麻将、游湖、扑克,这里老人们的三种游戏。尽管选自己喜欢的玩。
老搭子新朋友,小赌怡情,彩头只是几元上下,却也可以玩得十分尽兴。
P9
按下这张的时候,脑子里晃过梵高早期的一幅画。
P10
认真吧。有时也很费脑筋呢。
P11
老伯见我爬到摇晃的椅子上俯拍,笑着嘱咐我小心!
不小心抓到一色友蹲着的工作照!
P12
这样宁静散淡的眼神,似乎已经阅尽人间沧桑、参透前世今生。
P13
不知是醉倒在浓酽的茶里,还是这神仙般的消遣时光。
P14
有这样善于聆听的老兄弟,茶馆显得温馨温暖。
P15
也有些是不玩牌的,只是几个老兄弟在一起说说话——这已经成了每天午后的功课吧!
缭绕中,家长里短国家大事,都断断续续跌落在氤氲的烟雾里,
似乎一生的恩怨烦扰也都在这烟雾里散了!
P16
几杯热茶下肚,背上长挎的牛草篮,这样的祥和与满足,真是一种幸福。
P17
P18
这位爷爷估计以前是账房先生,呵呵。
P19
看到好几位奶奶呢!一块钱也是要算清楚滴!
P20
几张手的特写,个人比较喜欢。
P21
我的外婆也喜欢玩这“游湖”,可惜俺没学会。
P22
无论贫穷富裕,在这里得到的快乐时一样的。
P23
输了,呵呵。
P24
又想起外婆了,外婆90岁时候和人玩麻将还很会算牌,这“国粹”还是很健脑滴!
P25
P26
以前茶馆里用的都是紫砂壶,现在都被搪瓷杯或自带的不锈钢杯子代替了。
您能猜到茶壶前的物事做何用吗?
P27
旧时宜兴多茶馆,几乎遍及城乡,城郊还有许多茶棚和茶摊。
许多茶馆天天顾客盈门,高朋满座,常使堂倌应接不暇。
茶馆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除了能满足民众饮茶的习惯外,还是休息娱乐、排解纠纷和洽谈生意的活动场所。
现在城里各式茶楼也不少,可这样的有滋有味的老茶馆已经越来越少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