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两个生灵写在一起,是因为它们背后有两个让我尊重的女孩——徐秀娟和朱丽亚·希尔。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喜欢丹顶鹤,在他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有一天,她为了救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掉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起来
年少时第一次听朱哲琴唱这首歌就深受感动,因为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象《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天亮了》一样,吸引我们去追溯真实的歌词深处隐含的故事。前些天很偶然地,在网上见到了这个养鹤姑娘生前的照片。心再次被抽紧被震撼,如此清丽素朴的面容,如此灿若春花的笑颜。是怎样的热爱怎样的信念促使她为了鸟儿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走进沼泽?
这个叫徐秀鹃的女孩生于养鹤世家,从16岁起随父在扎龙养鹤,因家境贫寒,靠几次卖血才艰难完成学业的徐秀娟,1986年来到黄海之滨的盐城保护区从事珍禽育雏和养护,她对动物的爱到了无我的境界。1987年,先是为白枕鹤、丹顶鹤的触网而死伤心,又为蓑羽鹤染病身亡落泪,为了爱而饱受煎熬的她终于在1987年9月15日,为寻找两只走失的大天鹅,心力交瘁,沉没在复堆河中……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仙禽丹顶鹤是人类心目中美好事物的象征,自古有“梅妻鹤子”之佳话,比喻酷爱自然、情系自然之人;而“焚琴煮鹤”则喻为对美好事物的肆意毁坏。我只在屏幕与书籍里见过鹤,很多去过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朋友也都带回很美的照片,说根本不用很好的技术,相机举起对着丹顶鹤就是一幅画。我深信。苇荡碧水间,团团白雪,一只只丰姿秀逸、超凡脱俗、昂首独步,优雅地起舞,翩然振翅,然后排云而上,直入碧霄。这浩瀚的苇丛,是一个适合于安息灵魂的地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边缘状态,难怪年仅次23岁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把她的挚爱、热情、智慧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片苍茫而又肥沃的土地了。
又想到蝴蝶,那只月亮上的蝴蝶。
这是美利坚人民对一个女孩的爱称。这个女孩住在一棵大树上,她的真名叫朱丽亚.希尔。
学者林达在《红杉树上的女孩》一文中,讲述了这个女孩和红杉树之间的感人故事:红杉树是一种跟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侏罗纪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里的传奇,红杉树却是从那个时代生长过来的“活化石”。在半个世纪前,北美有数十万公顷的活化石。然而,由于木材加工业的步步紧逼,在今天红杉木已然成为濒危植物。

在太平洋木材公司所有的一块土地上,生长着一棵古老的红杉。主人多次决定砍伐这棵大树。对于商人来说,看中的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抽象理念,而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每次他们企图砍树时,都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站起来试图反对。人们给古树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然而,在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的美国,土地的所有者有权处理土地上的植物。几个轮回下来,公司悍然决定,不管受到怎样的反对也要砍树。
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美国姑娘朱丽亚。希尔作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她要把这棵已经有一千岁的红杉当作自己的家。她在大树的顶端搭了一个离地六十米的平台,那就是她的家。在两年的时间里,女孩风餐露宿,“两袖清风”,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树人”。她与大树融为一体,仿佛是树的魂魄和精灵。人们给她取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月亮上的蝴蝶”。
女孩的举动牵动了无数关心环保问题的人们的目光和心灵。他们从遥远的地方赶来看望这只“月亮上的蝴蝶”,他们还为女孩为大树捐献了五万美元。红杉的主人被女孩征服了,他们终于放弃了砍伐红杉的决定,而且还规定在这棵大树周围两百英尺的缓冲区内,不再砍伐树木。后来,他们还将社会各界给红杉的五万美元的“赎身钱”捐献给了州立大学,用于森林研究。
我不想也无须再用更多的诸如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语言来赞颂这两个女孩,今天,生活的重压让我们有十万个理由不去关心“面包”外的很多东西。生怕有一天,当我们看到关于徐秀娟和朱丽亚的文字时,都会不复感动。
所以,趁着还有些微心灵的震颤,把她们用心,写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