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视“阿凡达现象”

(2010-01-06 18:28:12)
标签:

阿凡达

电影

现象

影院

旋风

制度

导演

观众

文化

元素

创意

资金

拍摄

技术

分类: 文化艺术

透视“阿凡达现象”

       好莱坞娱乐大片《阿凡达》登陆国内电影市场,立即引发中国观众们的观影兴趣,其轰动效应令人震惊和感慨。“阿凡达旋风”在海外狂飙之后,终于也刮进了国内并迅速掀起热潮。这股“旋风”经过持续的发酵和沉淀,“阿凡达旋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我称其为“阿凡达现象”。某种文化领域作品或是商品,被媒体、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民众所议论、关注和推崇并因此而形成社会热点,这就是文化现象。电影《阿凡达》尽管刚刚上映,但在此之前,它已成为人们讨论和争执的话题。可能开始时,只是部分爱好者间的谈资,随着它在中国放映后,众多的国人对它日益注目,再加上媒体、网站和专业人士的推波助澜,“阿凡达现象”便由此生成,我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将会占据很多人的眼球视线,就像一个大众宠儿,博得众人的喜爱或厌恶,赞美或批评,支持或反对。

      国内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最近几年里频频发生,往远了说,因为歌手李宇春的中性打扮,结果引起公众很大的争议,肯定与否定的人数可谓旗鼓相当且势不两立。“李宇春现象”便油然而生,这以后中性外包装的女歌手时有出现,而李宇春本人也成为某种流行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就在不久前,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因为口碑与票房的强烈反差,媒体和影评人跟普通观众对这部国产片的不同看法,又引发各方深刻而广泛的论战。也由于这个原因,文化界又诞生了“三枪现象”。当然,“阿凡达现象”与上述两个现象是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观影大众对于电影《阿凡达》的好坏评价比较统一,口碑与票房完全成正比,没有《三枪》那样两者间存在严重的逆差。虽然,有关其剧情内容,观众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其炫目灿烂的特技视觉效果,却大都持肯定和欣赏态度,在这点上公众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不是说没有反对者,持不同意见的观众也是有的,只是他们是属于少数派,在观众群里处于非主流状态。

     “阿凡达现象”的展现,证明了中国观众对待美国主流娱乐文化态度是开放性的非排他性质,至少目前来看,大部分观众是能够接受和消化类似《阿凡达》这样典型的美式商业大片。与此同时,“阿凡达现象”也体现出好莱坞纯正商业娱乐片的煽动性和鼓惑性。我这里不是指它的政治层面,而是指其咄咄逼人的商业消费和文化入侵。《阿凡达》是一部出色的商业影片,海外市场就不用谈论,单单就国内市场来说,能有如此众多的观众,心甘情愿的掏钱买票入场观看,有的人看过一遍觉得不过瘾,要看上二、三遍才肯罢手。这都足以说明《阿凡达》挑动观众消费的能力是巨大的、惊人的甚至可怕的。在让观众感受眼花缭乱的高科技电影制作水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向中国观众灌输了好莱坞式或者说是美国式的价值观念,真可谓一举两得。有些人为此忧心忡忡,不过,我个人并不担心美式文化的入侵和价值观念的诱导。因为我相信大部分观看此片的中国同胞,绝不会看了《阿凡达》而会轻易改变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念,何况多数观众只是为了放松娱乐一下而已,不太可能就这么容易被“洗脑”。美国影片公司固然会赚取部分利润,可国内的影院和发行方难道不也因此而狠赚一笔吗?这里没有赚不赚的问题,只有多赚和少赚的问题。

      《阿凡达》在商业上的成功,给中国的电影人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电影产业的市场课。国内的观众其实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观众都是一样,无论是哪个国家拍摄的影片,只要有新奇感、舒畅感、人文感和诚意感,观众就一定会接受它,喜欢它,愿意为它花钱。“阿凡达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与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高质量的特技+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文关怀=成功的商业电影。多少年来受欢迎的商业电影大都脱离不了这个模式,也许在这几个方面有强有弱,可只要是大致拥有这些元素,其制作的电影十有八九是成功。“阿凡达现象”还告诉我们,中国电影界要想拍出此类级别的影片,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是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电影人再来探讨创意、想象力,再来商量投资金额以及拍摄技术条件。否则,即使给某个导演几个亿和10年时间,从美国购买所有先进的拍摄技术和设备,也不可能拍出《阿凡达》那样的电影。我自始自终认为,中美电影的差距,不仅仅是资金、创意和技术上的距离,其实质是电影制度上的落后和僵化,它有着种种的弊端需要加以清除。要想振兴中国电影,必先改革早已不合时宜的中国电影制度,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不改变它,我们永远也不会拍出真正的商业电影,只会在原地转圈,中国的商业影片也只能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炮灰。

 

                 

      影院里观众的手机铃声令人讨厌         透视“阿凡达现象”        《好雨时节》的纯情与含蓄

      电影《阿凡达》真的剧情老套吗?                  《青年电影手册》评奖是个大笑话

      新年新希望                                       童年时光—姑苏行

      《玩具总动员》系列旧貌换新颜                    童年时光——黑夜的恐惧

      我们需要斗争的勇气                               畅游五龙潭风景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追究其监护人的责任            暴力执法与无证设摊的矛盾

      北京球迷为国安队加油理所当然                    驳斥《青年电影手册》的怪论

      忘记了今天是7月7日                              想起了我那时的儿童节

      青少年飙车是世界性问题                         《跳出去》跳的我心花怒放!

      冬日望海                                       《我的唐朝兄弟》是一部难得的喜剧佳作!

      国产贺岁大片们,你们有种乎?                  中国的富家子弟没有对父母耍个性的本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