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为看武侠言情小说而逃课
梁羽生先生逝世的消息,不但让我难过,还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为了看小说而逃课的往事。我的初高中时期是从1985年—1991年,初二开始看武侠小说,高一开始看言情小说。至今,我都清楚的记得,在念初二的时候,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父亲从私人书摊上买回来很多小报。那不是正规的新闻报纸,而是印有武侠小说内容的盗版报刊,所以说,我第一次看的不是武侠书而是武侠小报,在报纸的正面第一版印着《云海玉弓缘》—作者:梁羽生(香港),我不会忘记首次看它的情景,好奇和兴奋。
看报和看书的感觉是不一样,至少我是这么认为,自己喜欢书籍胜于报刊。《云海玉弓缘》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看的入迷,每天很晚才睡觉,因此影响了白天的学习。很快我看完了这部武侠小说,原以为就此结束了,没想到过了2个月,父亲花钱买了好几本梁羽生的武侠作品。按我先后看的次序应该是《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路》—《侠骨丹心》—《女帝奇英传》,一时间,我竟然沉浸于梁羽生先生的武侠世界而难以自拔。
与此同时,学校同学之间也开始兴起阅读武侠小说的热潮,我的一位同班“死党”借给我一套盗版的《射雕英雄传》。起先以为也是梁先生写的,看了作者名字才知道不是,书的封面写着作者:金庸(香港)。借书的哥们很讲义气,知道我喜欢看这类书,以后又陆陆续续借给我许多武侠书籍,比如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等,古龙的《楚留香传奇》系列,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
我有些奇怪,现在大家只说梁羽生,金庸和古龙是三大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作家,唯独缺了温瑞安。记忆中80年代,当时是把以上四人放在一起说的,称为四大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因为要看的武侠书太多了,而同学借给我书的时间又太少(一般以四天为限),再加上小说的故事情节精彩,引人入胜,让我读了欲罢不能。上课的时候居然也在想小说中的情节发展,为了看书,我采取了逃课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如今回想当年的逃课行为,只是觉得遗憾和悔恨,时光无法倒流,失去的不能再回来。武侠书读了一大堆,却没有任何意义。初中毕业后,又开始了高中时代,武侠小说看腻味了,又对琼瑶的言情小说感兴趣了。最初看她的作品是《聚散两依依》,处于青春期的我,看了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是一片云》,《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等等,一本接着一本阅读。
读书上瘾也是挺可怕的,琼瑶的书看了开头,就想一直看到结尾。跟初中看武侠小说的情形一模一样,看得忘乎所以,看得废寝忘食。念书也没心思念了,上课也没心思上了,末了又有了逃课行为。好在父母和老师及时管教,总算把已经野了的心从新收了回来。这两段经历使我终身难忘,尽管为了看武侠言情小说而逃课是非常错误的行为,然而,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几乎看了梁羽生,金庸和琼瑶的所有作品。
老实说,他们很多书的内容,我也不太记得清楚了。除了某些经典的作品,大部分书的情节我都忘记了。大概只有金庸的作品,以及梁羽生少数几部小说,我还说得出大致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相信这也算是阅读娱乐通俗小说的特点,看的多却记不住。
我的学生时代早已结束了,可那段记忆却刻骨铭心,现今的学生都喜欢打电玩和上网,不知道还有没有喜欢看书的。应该是有的,很可能一部分在网上阅读,一部分则是传统的看书。图书会被淘汰吗?会被网络阅读完全替代吗?若果真如此,那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呢?我很难作出正确的回答。
国家体育总局的金牌情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cdc4.html
《七磅》落选是奥斯卡奖的一大损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cd5w.html
享受奥运的最后时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atf5.html
逆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appu.html
北京不需要成为金融中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b35080100aa2l.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