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秦风•蒹葭》可能是伏羲和女娲的情歌

(2010-08-15 04:30:35)
标签:

诗经

伏羲

女娲

爱情诗

情歌

民歌

上古

传说

考证

文化

分类: 文化品茗

    对于中国诗歌史,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发展路径,那就是由《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中国人一直坚持把《诗经》看着是诗歌的起点,因为现存诗歌没有比《诗经》再早的了。但这往往会给我们一个错觉,那就是中国诗歌史源自春秋战国,这是大错特错的,因此《诗经》仅是一部诗歌集子,并不是当时诗歌全部,诗歌也不都是现行的,许多来自夏、商、周时代或更早,其中有首《蒹葭》诗甚至会是女娲时代的情歌,您信吗?我们不妨来考证一下。
    据《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这个关于华夏民族劫后重生的传说是美好的,作为华夏民族的伟大母亲,从她在创世和补天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推知,伏羲和女娲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是很高的,他们也许会有自己的诗歌创作,纵然没有文字记载下来,也会由他们的子孙传唱下来,只是在经历久远的传唱后,我们已不知道哪首是哪首不是、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罢了。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觉得有,因为诗歌源于生活,发自人的心灵,它是人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其他生物尚且有对情、韵、美深切感受和表现,何况人呢?又何况是伏羲和女娲这样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呢?因此说,他们表达爱情、歌唱生活,并将之编成歌曲或小曲歌唱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有,那么会是什么歌呢?我认为最有可能是情歌,因为他们结婚时还是青年人,正处在多情的年龄,他们唱的歌很有可能是情歌。音乐的产生源自性,文学也一样,世界文学史上的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处女作都是爱情诗,伏羲、女娲在共同的夫妻生活中,也一定会有爱情产生,爱的幸福会萌生爱的冲动和畅想,也因此会有情歌,中华民族多情特征也能印证这一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阅读了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的每首诗,试图找出可能由伏羲、女娲创作的民歌,最终很有些失望,因为一首首均被排除在外,最后我把目光集中到《秦风•蒹葭》上,觉得它很有可能就是伏羲或女娲的杰作。下面请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它属于秦风,就是秦地传唱的民歌,秦地与传说中伏羲、女娲生活地(甘肃省的天水陇南一带)较近;第二,它反映的自然环境与其它诗歌不同,蒹葭、露、霜、水、道等都是最常见的自然物象,其营造的环境具有上古环境特征,从中找不到世俗社会的信息,非常淳朴自然;第三,这首诗是爱情诗,属于远离人群聚集地方的人写出来或唱出来的,抒发的是男人或女人在河边,面对彼情彼景萌生的对异性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景的产生能够发生在春秋战国时代,更有可能发生在上古时代,比如妹妹女娲在河边等候丈夫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的情愫,羞答答唱出这样的歌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仅仅是推测,《秦风•蒹葭》也有可能是女娲的后人写出来,从女娲到黄帝共经历了78代,其间很多事是说不清楚的,因此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有人可能会提疑问,认为那时没有文字,怎么创作?这样问是缺乏基本文化常识的,人类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的,文字仅是语言的表现符号,可以先有创作后有记录,比如很多上古传说都是靠口头传诵而不是靠文字记载下来的。不过也不排除后来再创作的可能性。在远古时,知识和文字均垄断于王室,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才下移至诸侯国,至于民间则是更晚的事,如此工整和优美的爱情诗肯定是后来整理的,但其朴素的情感元素和思维逻辑是不容易被改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